2020年第4期 ( 总第162期 )
发布时间:2020-05-12      来源:学会秘书处     作者:       分享到:

我学会参加中国科协“展风采,树楷模”宣传活动

 

为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为契机,加强学会党建宣传工作,选树学会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全面提升学会党的建设影响力和吸引力和科技社团党委开展“展风采,树楷模”宣传活动。我学会党组织根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展风采树楷模”宣传活动实施方案》的要求,推荐六名党员干部入选中国科协“展风采,树楷模”宣传活动展示。此次活动展示方式为楷模台历,通过扫描台历二维码学习党建工作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优秀事迹,弘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功新时代”的拼搏奋进精神。

(来源: 陕西水电学会)

 

2019年度科协十大事件”揭晓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极不寻常的一年。一年来,中国科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决贯彻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线,把强“三性”融入“四服务”,把“四个着力”工作要求贯穿始终,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服务发展,不断开拓工作新局面。

经社会公众投票和专家评审,现面向社会发布“2019年度科协十大事件”。

2019年度科协十大事件

(排序不分先后)

1.习近平向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等致贺信,成功举办“国际月”系列活动

10月,中国科协联合有关部门精心打造“国际月”系列活动,主动服务外交大局,着眼科技、文明与人类可持续发展交汇点,高站位创设议题,创新合作机制,搭建交流平台,广泛汇聚信任、合作、发展共识。习近平主席为首届世界科技与发展论坛、2019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2019中关村论坛致贺信。中国科技界提出落实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可持续创新主张得到国际科学理事会积极响应。

2. 习近平向首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致贺信

72日,由中国科协和海南省政府共同主办的首届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在海南博鳌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大会围绕“新时代、新变革、新产业”主题,着眼于全球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凝聚产业共识,明晰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方向,探索电动化、智能化、共享化协同发展有效路径。

3.联合下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

按照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部署,8月,中国科协、中宣部、教育部、科技部四部门印发《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并与财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七部门共同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面向全国遴选22种领军期刊和258种后备梯队期刊,制定“一刊一策”精准建设方案,全面推进科技期刊专业化、数字化、集团化、国际化进程。

4.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学风建设的意见》

6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汇聚起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5.学习最美争当最美,“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深入人心

中国科协联合中宣部、科技部、中科院、工程院、国防科工局开展2019年“最美科技工作者”学习宣传活动,深入挖掘、广泛宣传一批优秀科技工作者典型,唱响礼赞共和国、追梦新时代主旋律,引导和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学习最美、争当最美,将爱国之情、报国之志转化为投身创新实践的实际行动。

6. 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行动,助力脱贫攻坚和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530日,中国科协在京成立中国科技志愿者总队。联合中央文明办出台《关于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科技志愿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引导建立各级、各行业科技志愿服务队伍,扎实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和公民科学素质提升等工作。截至2019年底,全国注册科技志愿者24.7万人,注册组织7千余个,开展科技志愿活动1.7万余项,参与科技工作者约450万。

7.创建中国科协党校(人才学院),入驻学习强国平台,分类开展思想引领

530日,中国科协党校(人才学院)揭牌成立。125日,中国科协以“科界”之名入驻中宣部“学习强国”平台。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加强对科技界的政治引导和思想引领为宗旨,依托科协“一体两翼”组织优势,融合智库、学术、科普资源,着力打造网上网下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的红色阵地。

8.举办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产学融合助力东北振兴

629-30日,第二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在黑龙江省成功举办。围绕“改革开放 创新引领——科技助力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主题,设置开幕式、闭幕式、科技引领、聚力振兴、引才惠民五大板块35项活动,57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会。会前,中国科协组织专家组分赴辽宁、吉林、黑龙江实地调研,深入分析东北地区科技人才状况,召开座谈交流会20场次,组织高端论坛和科普报告16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27项,形成7份调研报告,以实际行动助力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9.打造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构建科普社会协同化发展新格局

1218日,在中国科协倡导下,125家具有重要影响的企业、媒体、学会、高校、科研文化机构共同发起成立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联合体,发布《中国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宣言》。华为、科大讯飞、中核集团、航天科工、腾讯、中国华能、三快在线(美团)7家单位向中国科技馆发展基金会下设的公众科学素质促进专项基金捐赠3700万元,专门用于发展社会化科普事业。

10.3+1”试点改革强基,助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中国科协坚持以党建为统领,推动“3+1”试点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基层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深度融合,两年来吸纳3万余名医院院长、学校校长、农技站站长等“三长”进入县乡科协兼职挂职,围绕基层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基层群众生活关切,助力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基层科协有效壮大工作队伍、拓宽服务领域、激发组织活力、提升动员能力。

(中国科协调研宣传部)

 

全国减灾日科普:关注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512日是全国减灾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作为全国性的专业学术团体,每年都会在这一天,进行有关水电开发减灾作用的科普活动。今年,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际,学会不再组织召开专题科普论坛,而是撰写水电开发的减灾作用的科普文章,通过网站和公众号等进行宣传,敬请大家关注。

科学的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

每年512日的“全国减灾日”是国家在2009年汶川地震一周年时所设立,到2020年已是第12个年头。大地震往往是非常巨大的自然灾害。除了地震之外,人类社会还有很多灾害与人类的活动有关。例如,水坝的溃坝就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灾害。2019314日美国Spencer大坝溃坝后的情况非常严重。由此可见,水电站和水库大坝的建设与各种地质灾害的联系非常密切。一方面,不科学、不合理的水库大坝建设,确实可能会造成灾害。但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水电开发,不仅不会造成或者加剧地质灾害,而且还具有积极的减灾作用。现在,我们就谈谈科学的水电开发是如何发挥出地质减灾作用的。

地质灾害包括地震和滑坡、崩岸、泥石流等。为了说清楚问题,下面我们把地震和其他地质灾害分别来谈。今天,我们这里所谈的主要是水库地震和河流周边的地质灾害问题。

首先是水库地震问题。这个问题要想说清楚,也要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地震对水坝的威胁,另一个是水库诱发地震的问题。这里第一个问题最重要,因为我们都知道,水库大坝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历史教训,一个不太大的大坝失事,都可能会危及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人。所以,如果水库大坝的建设不能有效地抵御地震的威胁,我们就不能不承认水电建设对自然的地震灾害有放大的作用。然而,非常幸运的是,现代的科学技术已经完全有能力保障地震高发区建设的各种建筑物的安全性,目前,这种工程抗震的科学技术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了结论。

一、地震高发区建水库大坝的安全性有保障

不难想象,实体的水坝的坚固程度肯定要好于结构复杂的高楼大厦。而像美国的洛杉矶、日本的东京、中国的唐山等,都处于地震高发区,地震工作者为什么敢在那里建高楼大厦呢?就是因为他们掌握和运用了当代的科学抗震原理。

唐山经历了1976年的大地震灾难之后,现在已经完全建成了一座崭新的抗震型城市。唐山的地震活动断层,现在是城市中的绿化带。在断层之外,所建设的房屋只要达到了相应的抗震标准,在未来就算有大地震也完全不会再出现灾难性的后果。

科学的抗震必须强调:想要安全,首先是要躲开活动断层,否则的话即使是不太大的地震,建在同震错动层上的建筑物也很可能会垮塌。其次是躲开活动断层后,建筑物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该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总之,一方面,坐落在地震活动断层上(注意,不是指笼统的断裂带)的建筑物,即使是烈度不高的地震,也很难抵抗地震中的撕裂。另一方面,不具备抗震标准的建筑物,也会在地震中造成大量的伤亡。我国以前的民用建筑,一般没有抗震方面的考虑,所以,即使小地震损失也很大,而发达国家的情况却好得多。然而在水坝建设方面,由于我国的起步较晚,在抗震方面已经有国外的经验教训可借鉴,所以一点都不落后于发达国家。

几年前,人们对我国西南地震高发地区的水电开发和大坝建设一直是争议不断。各种议论曾经让很多人对我国西南地区的大规模水电建设感到十分的担心。尤其是对岷江上的紫坪铺水电站,很多宣传都认为“一旦类似叠溪、松潘大地震,紫坪铺电站后果将不堪设想”。然而,5·12大地震后岷江上的紫坪铺水库高坝,不仅没有发生任何“不堪设想的后果”,而且还在地震中立了大功。例如,紫坪铺水库形成的宽阔水面,为地震后道路的严重塌方和空中因气候影响而受阻的救灾工作提供了可靠的水路保障;震后仅几天(517日)紫坪铺水电站就率先恢复发电,为灾区的抢险救灾提供了巨大助力;电站水库的11亿方库容,成为当时危机四伏的众多堰塞湖的最后屏障,保障着整个成都平原免受堰塞湖溃决洪水的威胁。

尤其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紫坪铺的这种成功抵御特大地震的现象,并不是偶然的特例,而是那次所有处在强烈地震区域内的水坝、水电站,均不负众望地经受住了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

为了科学应对大地震灾害,也为了回答各界关注的问题,在汶川大地震后不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委托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牵头、多家单位参加,对西南地区水电站大坝在大地震中的震损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查评估,取得了大量第一手资料。调查表明:经历了特大地震的严峻考验,充分证明了我国水电建设的抗震设计规范是切实可行的,并且对于现行水坝的抗震性能,我们已经保留了比较充分的安全系数。在一些工程大大超过原有地震设防烈度的情况下,我国西南地区水电站大坝的表现,仍然令人十分满意。

  二、水库诱发地震的本质是触发了正在积蓄中的天然地震

水库地震绝不是水库蓄水压出来的地震,水库地震的能量主要来自该地区的天然地震。一般人听说三峡水库的蓄水总重量高达300多亿吨,就觉得大水库特别恐怖。实际上,三峡水库蓄水392亿立方米,但却是分布在1000多平方公里的范围上,计算下来地壳平均每平方米承受的重量只有30多吨、每平方厘米的承压强只有3公斤多,还不如一辆载重汽车的轮胎对地壳的压力大。既然,汽车行驶不会压出地震来,那么水库蓄水怎么可能压出地震来呢?

按照国家地震局的分类,水库诱发地震不属于人工地震。注意: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的区别在于地震能量的来源。构成人工地震的爆炸所产生的压强和能量密度,至少要比水库蓄水高出数百倍。

有人说,别管作用在多大的面积上,但水库水体的总重量大。这种说法的逻辑不通,一场大暴雨的洪水总量可能有上千亿立方米,对地壳造成的总压力比水库蓄水还要大的多,但是我们有听说过“洪水可以诱发地震”吗?总重量巨大的洪水压不出地震来的道理,与水库的蓄水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它作用的面积很大,平均的压强却很小。

也有人说,水库中水的深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地壳构成的压力不应按平均值计算。

不过,由于水库的上表面一定是水平的,所以,在单位的地壳面积上,水和土体的总体积应该是相等的。

因此,水库水体对地壳的实际压力,水越深的地方,压力越小。显然,水少的地方岩土就多,水多的地方岩土就少。由于岩土的比重大于水,所以,整体上看,水库和周围的土体对地壳构成的综合压力,实际上是水越深的地方,压强越小。因此,世界上无论是多么大的水库,多么深的水,也不可能压出构造地震来。

水库诱发地震的本质,是水库的渗流影响到了板块之间的摩擦力,导致积蓄中的构造地震提前发生。水库蓄水影响构造地震的关键,并不是水体重量的压力,而是蓄水所造成的渗流作用。国家地震局的地震分类,也表明了这一结论,其对地震的分类有五种: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塌陷地震、诱发地震和人工地震。这种分类也说明,水库地震不属于人工地震,它是由于水库蓄水或油田注水等活动(渗流)而引发的一种天然地震。

水库地震之所以不能算作人工地震,是因为水库地震的能量不是人为产生的,而是来自地壳板块运动的天然构造地震。因此,从本质上看,修建水库是不会增加原有的地震灾害的,只不过会把当地正在积蓄的地震能量提前释放出来罢了。所以,我们应该明确地告诉公众,水库地震的能量(破坏性)不是人为造成的,而是自然界中固有的。不仅如此,它还具有提前释放了地震能量,并减小未来地震震级的减灾作用。

例如,上个世纪70年代,国外曾有过通过向深井高压注水的方式,使其提前释放地震能量而最终能够减小地震灾害的尝试。但是,由于注水后诱发地震的时间和震级无法人为控制,因此容易引起公众的误解,所以就终止了这种地震减灾的方式。在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网站,至今仍有这样的解释:“由于我们对地震机理的掌握还十分肤浅,尽管我们知道高压注水是有可能把大地震的能量提前释放,起到减小震级的作用,但是,我们毕竟还不能判断人为诱发出来的地震的量级到底如何”。这也是为什么今天我们不再主动使用通过高压注水,提前释放地震能量的方式减灾的理由。不过,由于通过水库蓄水调节社会的水资源时空矛盾,是人类社会不得不做的事情,所以,通过水库诱发地震的方式,被动的采取提前释放能量减灾措施的行为,人类社会从来也没有停止过。

 三、水电开发的消能作用与地质减灾

除了地震之外,河流周围的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山体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由于青藏高原的不断抬升,我国西南地区多数河流的坡降都在增加,在产生了极其丰富的水能资源的同时,也使得我国西南地区的河床都在下切。河床下切后增加了两岸的坡度,形成了深切的V形河谷。当河流的边岸被深切,陡峭到了一定程度之后,在地震或暴雨的激发下,就有可能发生崩塌和滑坡。此时若发生洪水,如果有大量坡积物和碎石被洪水带进山溪沟谷,就会形成泥石流。

大型滑坡和泥石流往往能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各种各样的堰塞湖的不断出现、消亡,构成了自然界中千姿百态的河流、山川和湖泊。不过,堰塞湖特别是堰塞湖群,一旦稳定下来,发育成为河流的尼克点(即:河床纵剖面上急剧变陡的点),就能形成天然的河床消能结构,可以极大地降低河流的继续下切,最终减少新的崩塌和滑坡等灾害。打个比方说,一条正在往下深切的河谷,就象地球表面的一道伤口,而稳定的堰塞湖和尼克点结构,就是地球自愈所结的痂。所以,天然的消能结构,是河流稳定的关键。

我国西南山区的河流蕴藏着极大的水流能量,同时也存在着极大的地质灾害隐患。水电开发建设的坝群,类似于天然河流中稳定后的堰塞坝群,对于降低滑坡势能、减少地质灾害将是非常有利的。

地质减灾的核心是消能,发育良好的天然阶梯深潭结构,能够自然的消能。所以,它能稳定河床,避免地质灾害。而水力发电的作用,则是通过驱动水轮机把水能转化为电能,因此,科学的水电开发不仅达到了河流消能的目的,而且还能变害为利,让水能服务于人类社会。

除此之外,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人们还要对危险的滑坡体进行处理,有的需要加固、有的需要提前释放。然而,即便如此,电站水库建成蓄水后,一般都会有一个地质灾害的集中释放期。当一座水库新建成蓄水以后,水位的上升对原有的山体边坡产生了侵蚀的作用,边坡被水浸泡后,土壤当中的空隙水压力会增加。当水库突然泄水导致水位急剧下降时,土壤中的孔隙水压力来不及变化,而边坡外部的静水压力突然丧失,土体内外的压力不平衡,常常容易导致不稳定的边坡失稳,可能会产生滑坡。

不过,发生这种情况的前提,是需要边坡本身就具备产生滑坡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所以,现代水库的建造和初期蓄水所产生的滑坡地质灾害,非但不是水库制造出了滑坡,而且还会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因为,即使我们不修建水库,这个潜在的滑坡体也总有一天会爆发。例如,在受到地震晃动的影响或者遭遇连续强降雨的情况下,只要这个边坡吸收了足够的水分,也同样能造成孔隙水的压力增加,导致滑坡产生。

总而言之,水库的建造和蓄水通常可以为原有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提供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这些不稳定的地质滑坡体,一旦在蓄水期被释放之后,今后再遭遇到任何暴雨或地震都很难再发生地质灾害。这种在水库蓄水的初期,通过严密的监测,让潜在的滑坡体在不长的时间内都释放出来的减灾方式,可以被看成是水电建设的减灾“免疫”。

经过工程措施处理和水库多次蓄水的“免疫”考验后,水库库岸再次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就非常低。不仅我国早期建设的丰满、新安江水电站等地区很少发生滑坡,就连水能早就得到了充分利用的法国,我们也很少听说过滑坡等地质灾害,而这就是水电消能作用的结果。

具体来看,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时,距离震中仅十几公里的坝高132米的沙牌水电站,大坝上游的水库库岸完好无损,而大坝下游的自然边坡,滑坡、崩岸的现象则非常严重,简直惨不忍睹。这就是因为沙牌水电站建成以后,水库的多次蓄水,已经把两岸库坡潜在的地质滑坡体都提前释放掉了,即使再遇到大地震或者大暴雨,发生滑坡的机率也非常少。可见,水电建设的最佳地质减灾效果,一般会出现在水库建成蓄水几年之后,并且将能持续长期的发挥作用。

最后,我们需要强调的是:消能是减少地质灾害的最根本措施,这种科学理念亟待普及和推广。而水力发电恰恰是一个把河流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消能过程。有效的消能,不仅是保障水坝结构安全的最重要手段,而且还是减少河流沿岸发生地质灾害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水电开发的地质减灾作用,主要体现在:

1、如果把奔腾咆哮的江河水用来发电,可以有效减少江水对河谷的急速深切,使河流发育趋于缓慢、稳定,最终会大大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消能减灾)

2、在工程修建过程中,为了减少滑坡,通常都要对主要的滑坡体进行人工排除,或者进行人工护坡(如:混凝土喷涂、打入抗剪滑桩和预应力锚索固定等)。(工程减灾)

在汶川大地震中,所有经过处理的边坡,没有一处发生滑坡等次生灾害。

3、水库蓄水的初期,对潜在的滑坡体提供了一个集中释放的机会,把未来若干年内,遭遇暴雨、地震可能引发的随机滑坡,都提前“引发”出来。(“免疫”减灾)

不过,我们还应该说明的是,虽然梯级水电站的消能作用,无疑将会有利于减少远期的地质灾害,但是,在建坝期间和电站运行初期,如果不能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也有可能会在短期内因为工程活动的扰动,而增加地质灾害。因此,应该说只有科学的水电开发,才能真正起到减少地质灾害的作用。

(来源:中国水电学会)

 

陕西省科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日前,省科协召开党组扩大会议,学习传达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胡和平书记在省委常委扩大会上的讲话精神,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主持会议并安排部署科协系统贯彻落实工作。

会议认为,在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陕考察指导,在陕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对陕西工作明确提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迈出更大步伐、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等五项要求,为做好陕西新时代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思想武器、注入了强大动力。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把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在全省科协系统和科技界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使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成为指引科协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

会议指出,全省科协系统要全面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提出的五项要求,按照省委部署,结合科协实际,逐项提出落实举措、落实责任和时间节点。一是推进科技经济紧密融合,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要坚持重心下移、服务基层,举办好“智惠三秦”高端科技论坛、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科技“三站”建设等重点工作,服务企业转型升级和地方优势产业发展。二是贯彻“合作发展年”要求,为陕西改革开放加油助力。要搭建民间科技交流平台,利用好中国科协和全国学会的资源,发挥好省级学会作用,深化科技合作和民心相通,助力陕西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三是坚持学术和科普并举,推动生态环境建设。要着眼于生态环境建设中的科技问题,开展综合性前沿学术交流活动,推动解决环境保护中的重大技术问题,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科技支撑。要大力开展全域科普,广泛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和绿色低碳生活的科技知识,推动形成全民参与环境保护的良好环境。四是广泛开展科技志愿服务活动,助力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要发挥科技工作者的主体作用,大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引导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科技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应急科普等各项工作。五是推动科协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坚持用延安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持续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要大力弘扬中国科学家精神,加强对科技工作者的政治引领,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与党和国家、与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创造更加光辉的业绩。

会议强调,科协系统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继续保持低调务实不张扬,埋头苦干,团结带领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提供科技支撑,为奋力谱写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出积极的贡献。

省科协党组成员、专职领导、二级巡视员,机关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来源: 陕西省科协)

水电三局中标西安市长安区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

 

日前,水电三局中标长安区老旧小区综合提升改造项目,项目包括改造36个老旧小区。该项目位于西安市长安区,主体工程为110.6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综合改造,改造项目为屋面防水、房屋外墙保温、粉刷、楼体公共部分的维修、小区内道路、供水、雨污水分流、线缆落地、化粪池、消防、安防设施、路灯、自行车棚、垃圾分类、绿化、围墙等配套设施。公司承建的三标段共4297户,总建筑面积35.35万平方米,主要为长兴南路社区、长乐社区、南街社区及表厂社区。

(来源:水电三局)

 

陕西18家众创空间获“国字号”

 

据省科技厅获悉,科技部日前正式公布2020年度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名单,我省蒜泥空间·西安创业大街、微软云暨移动应用孵化平台、中关村e谷(西安)核芯空间等18家众创空间通过审核,获颁“国字号”众创空间。

近两年,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科技创新决策部署,省科技厅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持续加快孵化体系建设,拓展服务功能,提升服务能力,以奖励、后补助等形式给予孵化载体建设及创新创业项目支持资金超过5000万元,营造了双创良好生态环境。

截至目前,我省省级以上众创空间共221家,国家备案众创空间已有90家。这次获“国字号”的18家孵化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和文化创意,在孵团队和企业近300家,其中上市企业10家;拥有有效知识产权987项,其中发明专利154项,获国家电网科技进步一等奖、陕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在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培育新产业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每年下半年,科技部火炬中心开始进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认定工作,各省科技主管部门通过评审和实地考察,择优推荐至科技部火炬中心。各省级众创空间根据相关要求自行规范建设,以国家级标准作为众创空间建设目标。能够入选“国字号”的众创空间,应该具备的条件包括:发展方向明确、模式清晰,拥有可持续发展能力;服务场地不低于 500 平方米,或提供不少于 30 个创业工位,有公共服务场地和设施;年协议入驻创业团队和企业不低于20 家;每年有不少于 3 个典型孵化案例;还要有职业孵化服务队伍等。

(来源:陕西科技报)

 西北院承担的电建集团三项科技项目成果顺利通过验收

 

57日至8日,西北院承担的电建集团《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太阳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试验》《块状硬岩无滑动面岸坡倾倒变形及治理综合研究》三项科技项目顺利通过集团公司验收,其中《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太阳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城市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试验》同时通过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

《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站太阳岛设计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主要依托青海共和50MW塔式光热发电项目,系统研究了塔式定日镜场镜元运动规律和余弦、大气衰减、阴影遮挡、溢出等损失随时间变化的分布规律,建立了镜场各分项光学效率的数理模型,首次改进多边形链表法和光线追迹法,提出了可快速准确评估定日镜场全年任意时刻各分项光学效率的计算方法,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计算软件,大幅提高了光学效率的计算速度;结合蒙特卡洛光线追迹法,自主开发了适用于大规模商业电站的全年8760小时定日镜光斑及组合光斑仿真软件,形成了吸热器表面热流密度分布分析方法,提出了定日镜的精度检测和性能检测流程,建立了定日镜光斑成像评价体系;提出了结合地形的群体智能算法多分区组合型镜场布置方法,在国际上首次将该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镜场年均光学效率达到53%以上;在镜场布置、光热能流密度、吸热塔结构、子系统管理调度等方面进行优化,提出了完整的塔式太阳热发电站太阳岛系统的设计优化方法。并成功应用于我国首批光热示范工程建设中,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前景,项目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城市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集成技术研究与工程试验》是以西安市江村沟垃圾填埋场为依托,通过对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理化特性试验分析,研究了城市垃圾能源化处理工艺及设备,提出了城市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集成总体解决方案,论证得出了机械生物法处理项目的最佳规模。通过试验分析生活垃圾的年度系列理化特性,获得了生活垃圾机械生物法、热解气化法的关键工程参数,提出了工艺设计方案制定所需的原料指标体系;对比分析了现有生活垃圾、餐厨垃圾的各种处理技术的特点,首次提出了适合国内生活垃圾、餐厨垃圾能源化综合利用的工艺技术路线;创新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干式厌氧发酵的进料系统及控制方法,针对干式厌氧发酵和沼气、沼渣产品利用,研发了系列装置,提高了厌氧发酵系统效率。该项研究成果已在上海老港湿垃圾资源化项目(一期)工程与重庆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等项目中应用,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显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研究成果总体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块状硬岩无滑动面岸坡倾倒变形及治理综合研究》顺利通过项目验收,本项目以果卜岸坡为依托,针对岸坡变形监测、触发因素、变形机制、破坏模式、稳定分析、风险分析等多方面开展研究,提出硬岩倾倒变形体边坡变形的相关理论和评价方法,揭示了块状硬岩大规模倾倒、大变形产生条件及发展规律,验证了有效应力原理能够应用于裂隙发育硬岩的非线性变形机理分析;建立了库水位涨落与岸坡变形速率关系,应用于水电站库水位调度决策工作体系中,实现了工程安全基础上的经济效益有效发挥;构建了精细化数值模型,能够精确模拟硬岩倾倒变形体的大变形特征;研究了动力工况下边坡的稳定性,预测了可能的局部失稳风险及失稳方量;首次提出了库岸边坡危险崩滑体判别、下滑和涌浪的统一分析模型;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果卜岸坡安全评价,保障了拉西瓦水电站成功蓄水至正常蓄水位和初期运行安全,经济效益显著。研究成果为类似大型硬岩边坡的变形研究和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理论支撑,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本次三项科技项目及二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验收与成果鉴定,为西北院下一步科技成果的推优报奖、成果推广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促进相关新业务拓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验收会与鉴定会由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周建平主持。参加会议的有集团公司、水规总院、有关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以及集团公司所属有关设计院等单位的专家和代表。西北院总工程师周恒、副总经理肖斌、相关副总工、科技研发部负责人及科技主管、各科技项目研究人员参加会议。

(来源: 西北院)

 

西北院举办陕西省“三线一单”划分成果介绍及应用技术讲座

 

日前,西北院邀请陕西省环境调查评估中心副总工程师、陕西省“三线一单”编制技术负责人陈雷进行“陕西省‘三线一单’划分成果介绍及应用”技术讲座。

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即为大家熟知的“三线一单”,国家明确把“三线一单”要求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刚性约束。本次讲座包括三部分:区域空间生态环境评价的内涵;主体功能区划、国土空间规划与“三线一单”的关系;陕西省“三线一单”划分阶段性成果。陕西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2018年启动,基于陕北、关中、陕南三大区域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资源环境问题,陕西省“三线一单”编制工作按照符合区域发展特征的差异化分区评价思路、三大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和指标体系、分区环境管控单元划分的原则开展,现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划定环境管控单元1480个,制定全域普适性准入清单26条,差异性准入清单771条。为方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项目建设单位和环评单位核查项目,陕西省建立了“三线一单”支持环评技术评估机制和服务,通过可视化图件比对,分析规划、项目内容与区域内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人口密集区等分布情况,和“三线一单”进行对照分析,帮助规划和建设项目精准分析,提出针对性管控措施,优化规划布局及项目选址。

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国家“三线一单”政策背景、内涵、功能有了一定认识,同时也对陕西省的划分依据、划分原则、划分成果及应用等有了深入了解,本次讲座也为今后公司在协调项目建设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相关副总工、重点前期项目负责人、市场开发部、生产管理部及各生产经营单位相关技术人员参加讲座。

(来源:西北院)

 

水电十五局轨道工程公司正式成立

 

我局轨道工程公司正式成立,标志着水电十五局轨道交通业务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新阶段。

轨道交通建设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当前,西安地铁建设正在全面快速推进,我局为拓展轨道交通建设业务领域成立轨道工程公司。

新成立的轨道工程公司主要的业务范围为开发承建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地下商业空间开发等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在经营范围内,根据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哏公司和水电十五局相关管理制度,开展经营管理工作。

(来源:水电十五局)

 

西安理工大学与绍兴市柯桥区签约共建西安理工大学柯桥研究院合作协议

 

日前,2020中国•绍兴第五届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启动仪式在杭州拉开帷幕,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李占斌应邀出席开幕式并签约。西安理工大学柯桥研究院、复旦科技园(柯桥)转化中心、上海交大(柯桥)新材料创新中心等六个重点项目举行签约仪式。

西安理工大学柯桥研究院由柯桥区人民政府、西安理工大学和西安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三方共建,按照约定柯桥区政府将在五年内向研究院提供5000万元的建设运行经费支持。研究院将分别建设“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实验室”和人工智能、智慧水利等4个创新中心,依托学校材料、机械、环保等领域科研特色和优势,服务柯桥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

绍兴市柯桥区拥有亚洲最大的布匹集散中心——中国轻纺城;有高端纺织、时尚创意、先进装备制造、建筑产业现代化、旅游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新型工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省水电设计院12个项目喜获陕西省第十九次优秀工程设计奖

 

近日,陕西省第十九次优秀工程设计奖(工业类)评选活动结果揭晓,省水电设计院共有12个项目获奖,其中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

工程设计奖项目清单

一等奖

1.榆林市无定河全线综合整治规划

2.西安市辋川河引水李家河水库工程

3.陕西省榆林市王圪堵水库输水工程

二等奖

4.延河综合治理规划

5.陕西省神木县采兔沟水库设计

6.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长益庙水库工程

三等奖

7.张掖市龙渠梯级水电站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8.新疆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下坂地水利枢纽工程水库淹没处理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

9.陕西省榆林市王圪堵水库工程管理调度系统

10.陕西省水利风景区“十三五”发展规划

11.陕西合阳桂花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合阳一期50MWp 光伏发电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

12.麟游县水资源配置规划

(来源:陕西省水电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