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地灾防控技术交流论坛暨第二届陕西省工程地质勘测技术研讨会在西安成功召开
发布时间:2025-10-20      来源:学会秘书处     作者:丁欢       分享到:

10月17日,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主办,中国电建西北院、我学会工程地质勘测专业委员会承办的“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025年地灾防控技术交流论坛暨第二届陕西省工程地质勘测技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本次论坛以“地灾防控,数智强安”为主题,聚焦地质灾害研究与防治领域的技术创新与关键问题,设置了开幕式、主旨报告及分会场主题报告等多个环节。

中国科学院院士彭建兵,欧洲科学院院士徐卫亚,全国勘察设计大师郑建国、李清波,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张俊华,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刘齐,陕西省科技厅二级调研员高云,电建技术中心主任、水电总院副院长、研发中心常务副主任王忠耀,水电总院副院长余波,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理事长廖元庆,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学术交流部主任王立涛等领导和嘉宾出席论坛,中国电建西北院总经理、高边坡分中心主任石立出席论坛并致辞,中国电建西北院总工程师周恒主持论坛。

石立在致辞中向与会嘉宾表示欢迎。他指出,本次会议以“地灾防控,数智强安”为主题,既是对行业痛点的精准回应,更是对地质灾害防治技术创新方向的前瞻引领。作为长期扎根西部、服务全国乃至一带一路水电建设的勘测设计科研单位,西北院始终将地灾防控技术研发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以“破解工程难题、守护工程安全”为己任,在75年的工程实践中积累了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希望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各位同仁的沟通联系,在技术研发、项目合作、人才培养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携手应对地灾防控领域的新挑战、新机遇,为推动我国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服务国家战略做出更大贡献。

王忠耀在致辞中表示,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将以“数智强安”赋能水电地质灾害防治,坚持守正创新,在感知、认知、防控、协同四环节持续突破,助力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刘齐在致辞中谈到,陕西省近年来积极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落实“双碳”行动,诚邀院士、专家共研复杂地质条件下能源安全评定的有效路径,为构建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贡献“陕西方案”。

上午的主旨报告,围绕地质灾害防控的核心议题分享前沿成果与实践经验。报告内容涵盖灾害机制机理、岩土工程技术、重大工程地质问题等多个维度:彭建兵院士解析了《暴雨触发灾害链思辩》,徐卫亚院士分享了《基于大型物理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的近坝库岸高位滑坡涌浪研究》;郑建国和李清波大师分别就《黄土钻孔剪切试验技术研究及应用》和《南水北调西线工程重大地质问题与挑战》展开探讨;余波副院长分析了《非典型岩溶地区岩溶发育特征与水库岩溶渗漏问题》;石立总经理系统阐述了《黄河上游水电站岸坡长期安全与灾变防控关键技术》。这些报告既关注基础理论创新,又紧扣工程实践需求,为与会者提供了丰富的学术给养和技术启示。

下午分论坛的两个分会场,分别围绕“水电工程地质灾害防控技术”与“特殊岩土体技术”展开研讨,为参会者提供更精准、更深入的交流空间。清华大学刘耀儒教授,西北大学谢婉丽教授等来自高校、科研院所、设计院的21位专家、学者,围绕《库岸边坡稳定性演化和风险预测预警研究》《黄土多场多尺度湿陷机理研究新进展》等前沿课题,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技术观点,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性。与会人员聚焦具体科学和工程技术问题展开深度交流,形成了多项可借鉴的技术共识。

本次论坛对于推动地质灾害防治领域的技术进步,促进科技创新与行业发展的深度融合,服务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会议努力搭建工程建设行业产学研用相结合的高水平交流平台,来自建设单位、高校、科研院所、施工单位、设计院等30余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200余人参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