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15 日,作为第四届陕西省科协年会咸阳学术周的核心活动之一,“陕西省氢能技术突破与产业化发展研讨会”在陕西咸阳海泉湾维景国际大酒店圆满落幕。本次研讨会聚焦氢能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汇聚政、产、学、研多方力量,为陕西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擘画路径。

本次研讨会由陕西省科协新能源学会联合体主办,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承办,陕西省煤炭学会、陕西省石油学会等多家单位协办。陕西省科协二级巡视员曹文举,陕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副处长郭廷波等领导莅临指导,来自国内近 30 家单位的学者专家、科技工作者及企业代表共 100 余人参会,会议由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新能源与新型储能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电建西北院特级技术专家、新能源工程院院长刘玮主持。




会上,陕西省水力发电与新能源工程学会理事长廖元庆致欢迎辞。他指出,随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2025—2027 年)》等政策深入实施,国家氢能产业发展政策环境已初步成型,可再生能源制氢迎来战略机遇期。陕西作为全国重要能源化工基地,依托煤化工副产氢资源与可再生能源优势,在绿氢制备、储加装备等领域潜力巨大,有望成为西部氢能产业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陕西省能源局新能源处副处长郭廷波在讲话中详细解读了陕西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政策布局。他介绍,自 2025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后,陕西加速构建“1+N”氢能政策体系,《陕西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陕西省加氢站管理办法(试行)》正推进意见征求。目前全省氢能产业已实现“上中下游全覆盖”,形成“创新引领、多点支撑、全域协同”的发展格局,2025年产值将向40亿元目标稳步迈进。同时,陕西在全产业链布局、科技创新、场景应用等方面成果显著:首条氢燃料电池电堆全自动产线投产、年产1吉瓦电解水制氢设备工厂竣工,有机液态储氢、70MPa高压车载供氢系统等技术居国内前列,已建成加氢站7座、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达275辆,“韩城 - 渭南 - 西安” 氢能廊道与蒲城氢燃料公交示范项目稳定运营,连续三届西部氢能博览会更成为陕西氢能产业的一张亮眼名片。

研讨会期间,12 位行业顶尖专家带来精彩报告,覆盖氢能全产业链关键领域。西安交通大学敬登伟教授、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姜海副院长分别以 “绿色零碳,氢装上阵 - 氢能的制储输用概述”“我国氢能产业‘十五五’发展思考及建议” 为题作特邀报告,为行业发展提供宏观指引;陕西氢能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马骉、西安石油大学程希、中国电建西北院高子良等专家,则围绕陕西氢能产业机遇、油气 AI 与氢能融合、绿电制绿氢工程设计等主题展开深入探讨,内容涵盖技术创新、工程实践、产业布局等多个维度,为与会者搭建了高效的技术交流与资源对接平台。

作为第四届陕西省科协年会的重要分论坛,本次研讨会是陕西省科协新能源学会联合体整合产学研资源、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实践。通过研讨,与会各方进一步明确了陕西氢能产业的发展方向与突破路径,将有力促进新能源联合体成员单位协同创新,为陕西氢能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对我省氢储能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