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国水电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与工程实践学术研讨会在西安召开
10月13-14日,2020年全国水电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与工程实践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业委员会2020年会在西安顺利召开。会议由水电学会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主办,中国电建西北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公司、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共同承办。中国电建集团总工程师周建平,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东平,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主任委员李昇、副主任委员党林才、秘书长孙保平,中国电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元庆、总工程师周恒,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马海晨、秘书长沈兴正,以及来自全国水电行业有关发电集团、设计和施工企业、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40余家单位共150多名领导、专家和代表参加了大会。
孙保平主持13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和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廖元庆代表西北院致欢迎辞,对各单位长期以来与西北院开展专业领域合作、提供多方位支持表示感谢。他简要介绍了西北院建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科技创新成就和在水电工程及地下洞室方面取得的成绩,表示西北院愿意借此机会向同行学习,在“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理念指引下进一步加强与中国水电学会和各同行单位的携手合作,共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周建平在讲话中指出,西北院为中国水电水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希望西北院在未来的转型发展中,继续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科技创新能力转化成企业核心能力与市场竞争力,加快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陈东平在讲话中阐述了水电工程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绩以及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新时代水电可持续发展应更加注重水资源安全、水资源调度和生态调度、协调好上下游关系、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等,并希望通过学会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与会员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共同促进学术繁荣和科技创新。
李昇简要介绍了当前重大水电工程的前期工作情况,就水电工程建设经济性、工程优化、地下洞室设计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关键技术等问题,呼吁各行业单位间能够加强协同技术攻关,举行业之力推进解决制约工程建设的关键技术难题,以进一步降低工程造价、提升工程质量和安全,推动我国水电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专家报告环节,周建平《技术创新促企业转型发展》以什么是技术创新、怎样开展技术创新、新技术如何颠覆重塑传统行业等为主线,阐述了科学技术的突破对引发产业变革和社会变革的作用,强调创新成果应用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引擎。马洪琪院士《我国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发展与思考》的主旨报告(由陈鸿杰助理代表演讲),介绍了水电地下工程建设技术的主要成就,提出了对地下工程科技前沿问题的思考,展望了未来地下工程应重点研究与关注的方向。
会议经前期征集和专家评审,最终收录学术论文60余篇并编辑出版论文集。其中21篇优秀论文安排在会上进行宣讲交流,来自勘察设计、科研院所、施工管理等单位的代表,针对白鹤滩、功果桥、丰宁、溧阳等一批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下洞室群建设中的主要技术难题,在科研、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工程经验,与参会代表进行了分享和交流,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会议期间,水工及水电站建筑物专委会针对本专业相关技术问题进行了议题征集,参会委员和专家对征集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答疑,取得了积极成果,与会代表收获颇丰。
据悉,随着水电工程建设的技术进步,地下洞室群的数量、规模和技术难度不断加大,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对水电工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工程问题处理、建设施工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题与挑战。从地质条件、数值分析手段、设计与施工水平以及建设管理等方面进一步开展技术创新和科研攻关,推动水电工程及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仍然是水电工作者的重点任务。
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提升我国水电工程大型地下洞室围岩稳定分析理论和工程建设技术搭建了良好交流平台,对进一步提高相关专业技术水平必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来源: 陕西水电学会)
中国电建西北院建院70周年院士论坛成功举办
2020年正逢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院有限公司建院70周年,10月13—14日,作为院庆系列活动之一的“谋划十四五 奋进新时代”院士论坛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管晓宏、彭建兵、邵明安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马洪琪、张建民、孔宪京、王复明、周丰峻应邀出席并作主旨报告。中国电建集团总工程师周建平、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秘书长贾金生、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陈东平、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马海晨、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李昇、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杨存龙、中国电建集团科工部科技处处长刘娟,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元庆,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尉军耀等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以及副总工程师、各二级机构负责人和相关人员等共600多人出席论坛。
论坛开幕式上,廖元庆致欢迎辞,他介绍了西北院建院70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十四五”初步设想,恳请各位院士和嘉宾为西北院“十四五”创新发展建诤言、献良策,助力西北院在新时期为国家、社会、行业和地区做出更大贡献。
贾金生在讲话中对西北院70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表示热烈祝贺,对西北院在大坝发展中做出的突出贡献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时代需要西北院这样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企业继续担当重任,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西北院总工程师周恒就西北院“十四五”科技创新思路及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报告。他总结了西北院“十三五”期间转型发展的经验教训和成败得失,提出了“十四五”要从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制度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两天的论坛,院士们对各自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就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信息化技术的工程应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等不同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问题进行了成果分享,并为西北院推进综合改革、技术研究、人才培养、发展方向等提出了宝贵建议。院士报告有:陈厚群《关于坝体混凝土的强度分级、结构抗力标准值及其分项系数》、管晓宏《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及能源革命》、张建民《地下结构抗震理论研究与实践》、孔宪京《高性能软件研发、创新集成及工程应用——高土石坝等土工构筑物》、彭建兵《宜居黄河科学愿景》、陈祖煜《黄土高原上的绿色屏障—旱作梯田和淤地坝》、王复明《工程基础设施水灾变防控技术的发展与“工程医院”平台建设》、邵明安《黄土高原绿水青山提质增效与乡村振兴》、周丰峻《大跨度地下空间技术和工程安全防护关键技术问题》、马洪淇《我国水利水电地下工程建设技术发展与思考》(由陈鸿杰助理代表演讲)。
本次院士论坛是西北院在国家“十三五”规划即将收官、“十四五”规划正在酝酿的重要时期组织召开的高端智库论坛,对全院谋划新发展、再展新作为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西北院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奋进新时代,砥砺新征程,矢志投身西部大开发、京津冀一体化、粤港澳大湾区、长江大保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为我国水电清洁能源、水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 陕西水电学会)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温州召开
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10月18日在浙江温州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向峰会发来视频致辞。
万钢在致辞中表示,当前,以科技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成为破解各国共同关心的全球性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的必由之路。希望青年科学家矢志创新、凝聚共识,构建全球创新网络。
本届峰会是继去年首届以来的第二届,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来自百余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科技组织的科学家、企业家、创投家、艺术家代表参会,其中约70%为45周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
(来源: 新华网)
“水风光互补”主题学术交流会在南京举行
近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水电与新能源运行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梯级调度控制专委会联合在南京举行了年会暨学术交流会。会议由南瑞集团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院有限公司)承办。来自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公司、五大发电集团公司、新能源发电集团公司、流域及区域发电公司、梯级控制中心、水力发电厂、新能源场站、设计院、科研院、高等院校以及主要设备制造商、储能企业等约300位代表参加本次会议。
水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能源的重要发展方向,在保障能源安全、改善能源结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当前,为响应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助力世界绿色环保发展,在能源绿色低碳需求背景下,我国水电已奠定了世界领先的地位,新能源装机也已超过水电。因此,在保障电网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开展多种电源的互补运行以提高新能源消纳,已经成为当前电力系统广泛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次会议以“水风光互补”为主题,设置了主会场和水电、新能源两个分会场,围绕风光互补运行与调度、水电与新能源消纳、新能源互联网智能化等多个方面,开展了29个专题的交流,汇聚相关学科最新研究成果,为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提供契机,理论意义丰富、工程实践价值高,对于我国可再生能源互补运行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会议指出,在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利用水风光发电出力的互补特性,推进水资源丰富地区开展水风光互补试点示范项目建设”的目标指引下,我国丰富的水、风、光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规模逐步扩大,水风光互补运行研究需求迫切,2020年8月27日《国家发改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今年是“十四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展望未来,在电力市场背景下,要积极稳妥地发展水电,全面协调推进风电的开发,推动太阳能的多元化利用,加快战略性龙头水库工程建设,确保实现流域规划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同时,因地制宜,开展水风光互补综合能源基地建设,进一步加速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推动智慧运维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运用,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积极促进我国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电力报)
中国电建西北院:大国重器背后的科技“筑梦者”
金秋十月,青海共和。在进入“后汛期”的黄河上游,龙羊峡大坝壁立千仞,247亿立方米库容的高峡平湖,静穆中泛起微澜。
千里之外,西安小寨。绵绵秋雨并未阻隔时尚人潮,灰黑色特殊材质铺成“海绵”路面,雨天看“海”在这里一去不复返。一路向南,深圳光明。“中医疗法”施于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夯实大湾区生态本底,为科学城建设注入绿水延绵。
……
跨越时空,这些景明人和的建设缩影中,映着一位筑梦者的身影——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下称“西北院”)。70年前,发轫于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西北院在“一张白纸”上启绘中国水电崛起的蓝图;70年后,服务于国家战略转型,西北院用“科技之光”为绿色高质量发展赋能。
27项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63项国家授权专利、135项国家或行业标准、22部技术专著,9个国内分院、4大海外区域部……数字背后,有追梦人滚烫的青春,有建设者鲜活的故事,还有一家企业为“中国智造”发光发热的初心与使命、一个品牌为“基业长青”再接再厉的光荣与梦想。翻开70年历史,看西北院如何用科技创新筑梦发展。
使命:“大国重器”托举梦想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1950年10月16日,兰州水力发电厂筹建处成立,隶属原燃料工业部,为西北院前身。以此为发端,西北院在拓荒中国水电的道路上,蹒跚起步。
彼时,兰州作为大后方,各项建设如火如荼,特别是以兰州、白银为轴心的石化、冶炼、机械、国防等工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崛起,需要大量电力支撑。为此,刚刚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极为重视黄河上游水电资源开发,发出了“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号召。兰州地处黄河龙羊峡至青铜峡中心位置,西北院应运而生。
然而,奇迹的起笔处,却是“满目萧条,百废待兴”的“一张白纸”。我国水能资源丰富,我国水能资源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约6.87亿千瓦,年可发电量3万亿千瓦时。但旧中国的水电建设坎坷艰难,到1949年,全国水电总装机仅36万千瓦,年发电量仅12亿千瓦时。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自诞生之日起,服务国家战略就成为西北院的精神基因。啃馒头、吃咸菜、踏夜星、战严寒,披荆斩棘,幕天席地,为一张张图、一个个参数……
以刘家峡勘测为例,西北院累计完成平面地质测绘图289.3平方公里、剖面地质图61.2公里、试验605组、钻机孔9534.7米、平洞934.8米、土探孔656.30米。现在看似寻常的工作量,在建国初期可谓“天文数字”。
前面是滚滚黄河,身后是万家灯火。一个个工程背后,写满了数不清的磨难,凝聚着几代人的奋斗。
“花红柳翠离,冰雪封门还。一身油污衣,两手满老茧。儿女不相识,怯问谁家男。”1986年,龙羊峡下闸蓄水,黄河上游千古河床裸出,利用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西北院及时开展拉西瓦、李家峡、公伯峡、积石峡河床钻探,地勘队各机组放言谁先干完谁先回家,时任地质二分队队长的万宗礼留下了这样一首小诗感怀。
奇迹是什么?歌德说,奇迹是信仰最宠爱的孩子。凭借一腔赤诚,70年间,西北院先后完成140 余座水电工程的勘察设计,刘家峡、碧口、龙羊峡、李家峡、拉西瓦等水电站,分别成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水电建设的里程碑工程,代表着不同时期的中国水电技术水平,创造了多项世界或中国第一。
一座座丰碑水电站,见证了中国能源产业的“自主崛起”。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大国重器”。
这些工程的历史切片里,包含着西北院科技创新的基因:刘家峡第一张平切图、碧口电站把半空间赤平投影方法扩展到全空间应用于岩体稳定分析、龙羊峡坝基岩体稳定性评价及可利用岩体质量研究……
享誉世界的数学力学家石根华,就是从西北院走出去的岩石工程实践专家。在碧口电站工作期间,石根华创造性地将半空间赤平投影方法扩展到全空间,成功解决了技术难题,进而创立了“关键块体理论”,国际岩石力学界通称为“石氏理论”。此后,石根华发表《岩石稳定分析的赤平投影法》一文,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科技奖。
重大工程凝结中国智慧,国之重器撑起中国脊梁。“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西北院攻克的这些“卡脖子”技术,是一个大国一步步攻克核心关键技术的真实写照。西北院在大西北的拓荒,助力中国水电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跨越。截至2019年底,中国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5640万千瓦,年发电量13019亿千瓦时,分别是建国初期的990倍和1084倍,分别占全球的27%和28%,稳居世界第一。
方向:“发展清单”激发活力
“国家的前途就是你的前途,国家的需要就是你的需要。”在位于西安城南的西北水电大厦,经常能看到一位耄耋老人的身影,他就是中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西北院原院长石瑞芳。这句话,是老人常与晚辈后生聊起的话题。
70年来,从建立、撤销到恢复重建,从兰州解散到迁址西安,西北院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变迁之路,但始终未曾改变的是“以国家前途为前途,以国家需要为需要”的信仰。
在清洁能源开发的征途上,一个个载入史册的电站奠定了西北院在水电领域的地位,历史上中国水电“南北两个拳头”中的“北”,指的就是西北院。但“高峡出平湖”仅仅是肇始,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需求不断增长,西北院以水为源头积蓄的开拓力量,在“天地风光”中持续释放。
1994年,西北院涉足风电领域,为国内先驱之一,先后承担了4 个国家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承担了甘肃酒泉风电基地680 万千瓦、新疆哈密风电基地 800 万千瓦风电场的勘测设计。截至目前,在国内已建风电装机4000 万千瓦,约占全国风电总装机容量的18%。2011年,西北院风电业务走向国际,埃塞俄比亚阿达玛风电场(一期)成为第一个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的国外EPC总承包风电工程。
此后,潮汐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相继列入西北院的“发展清单”。对西北院而言,除了具体的勘测设计,更为重要的是,参与了“中国首批太阳能发电工程行业技术标准”等一批行业标准的编制,承担了“光伏发电关键技术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在新能源领域,西北院亦是“领跑者”,并成为国家开发决策的智囊。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国能源长期以来的保供压力基本缓解,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开始涌现,能源发展到了转型变革的新起点。到“十三五”,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能源消费增速趋缓,发展质量和效率问题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刻不容缓,能源转型变革任重道远。
“察势者智,顺势者赢,驭势者独步天下”。在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国家又一次为西北院提出新的发展命题。从这一时期开始,“科技创新”被再次勾画重点,“转型工程公司”写上发展清单。
面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不足,弃风、弃光严重的发展瓶颈,西北院使出技术“杀手锏”,一方面建设优质调峰电源,另一方面推进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研究。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优质电源,能很好地适应电力系统负荷变化,可发挥调峰、调频、调相、紧急事故备用等功能,并可大幅度提高系统中风、光电能的消纳。作为我国最早开展抽水蓄能业务的单位之一,西北院以陕西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新疆阜康抽水蓄能电站为代表展开实践,并编制完成了西北五省区抽水蓄能选点规划。
与此同时,为提升能源综合利用,龙羊峡成为了“创新试验场”。2015年,装机总容量850兆瓦的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在塔拉滩全部建成并网发电,时为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水光互补并网光伏电站。
通过水光互补,龙羊峡水电站送出线路年利用小时由原来的4621小时提高到5019小时,不仅大幅提高了水电站的经济效益,还创造了良好的生态效益。随着气候和生态的逐渐改善,附近的植被增多、风期缩短、风量减少,如今的龙羊峡水电站,因为技术创新已然变了模样。
此外,西北院还自主开发了智慧能源管控平台,广泛应用于抽蓄、光伏、风电等运营电站,通过数字化手段赋能传统业务,推动数字时代能源产业的转型升级。
动力:“三驾马车”深化改革
时间的流动,历尽艰辛的奋斗者更能深切体会;空间的变化,勇于拼搏的追梦人更能深刻理解。随着中国水电开发进入“下半场”,转型升级被正式提上西北院发展日程,“工程公司”成为关键词。
梳理历史脉络可以发现,西北院曾于“漏舟之中”扛起复兴大旗,曾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建院重组,这一次,到了“滚石上山”的战略转型阶段。如果说“1950”、“1980”这些时间构成了扬帆起航时的一个个重要节点,那么“2010”、“2015”标注出的,则是逐梦征程上的一个个重要坐标。
2010年,制定“多元化、国际化”基本构想;2011年,编制完成中长期发展战略;2014年,集中开展战略研究;2015年,提出“一二三三”总体发展战略和发展定位……这一时期西北院明确提出,业务结构必须纵向延伸到总承包、投资等领域,横向拓展到水电及新能源之外的业务领域。
观念变、天地转,观念不变、原地打转。2015年,西北院掌舵者廖元庆发出了这样的号召:“必须从根本上意识到:转型是一个重新创业的过程,是一个利益调整的过程,是一个不进则退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改变是痛苦的,不改变将会危及生存,将会更加痛苦!”
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和决心之后,建设“科技型工程公司”的愿景逐渐明晰,由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三驾马车”共同驱动的西北院,迅速走上了转型升级的“快车道”。
2003年,住建部发布《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鼓励具有工程勘察、设计或施工总承包资质的勘察、设计和施工企业开展工程总承包业务。
在此背景下,西北院开始在工程总承包领域施展拳脚。与此同时,坚持商业模式创新,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探索投资运营业务……西北院打出深化改革“组合拳”,从一个传统的勘测设计院,向着为工程建设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科技型工程公司转型发展。
2016年,住建部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以国际通行的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推进总承包,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作为世界500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最早“走出去”的子企业之一,西北院坚持“国际优先”发展战略,秉持“高端切入、规划先行、技术领先、融资驱动”开发理念,国际业务已开展30余年,形成了以水利水电为核心,新能源、基础设施业务协同发展的格局,不断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中国方案”。厄瓜多尔德尔西水电站,就是西北院以设计为龙头展开的总承包业务。
万山磅礴看主峰。依托工程总承包,西北院完成了从设计院到工程公司的华丽嬗变。与此同时,“技术型”的特色也愈加凸显。
70 年来,西北院聚焦水电水利前沿技术,依托新能源重点工程持续开展科技攻关,形成了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创新成果,解决了一批清洁能源开发中的难题。在水生态水环境治理领域,建立了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在基础设施领域,特色桥与桥闸一体化设计、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设计、海绵城市设计与建设,具有明显的技术特色。
1978年至今,西北院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奖203项,其中国家级科技奖27项。“十二五”至今,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100余项;获得集团级及省部级工法21项,其中省部级工法9项;制修订并发布国家或行业标准85项,其中主编标准56项;出版技术专著22部。
目前,西北院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能源水电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高边坡与地质灾害研究治理分中心”“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陕西省企业技术中心”“陕西省水生态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中国电建太阳能热发电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是“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建水环境治理研究(实验)中心”共建单位,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陕西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陕西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陕西省技术转移示范单位,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的“科技著作出版基地”。
目标:“百年品牌”指引征程
如果说“科技型工程公司”的目标擘画了“大写意”,那么近年来西北院在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奋发作为,则是绘出了一张张细腻的“工笔画”。
水是生命之源,水生态环境却不容乐观。二十世纪初,根据国家环保部门公布的资料,我国的河流、河段已有近1/4因污染而不能满足灌溉用水的要求,全国湖泊约有75%的水域受到显著污染,有些水域已经丧失水体功能。
驭黄河,越长江,从源流到支流,从雨量到泥沙,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西北院深谙水性。作为内行,西北院很快切入到了亟需解决顽疾的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秉持“流域统筹、系统治理”,“科学治水、规划先行”的原则,西北院从正本清源入手,提出了河湖工程治理的新范式。
黑河,从祁连山中孕育,是我国仅次于塔里木河的第二大内陆河,通过构造“一河、两岸、三湖、四湿地、五桥、九节点”的景观序列,已成为河西走廊上的一道风景线;皂河,因长年排污,多个断面存在黑臭水体,通过上游水源地建设、中水回用工程、城市生态景观带建设,西安长安段已恢复生机;茅洲河,实施正本清源工程,按照“网、源、河”的原则分类治理,宝安片区已绿意盎然……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西北院以“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匠心展开研究,剖析水资源、水安全、水循环、水生态、水景观、水文化、水经济、水管理,形成了“八位一体”的治水方针,近年来,运用在黄河、汉江、渭河、泾河、黑河、洛河、延河、石川河、兆河、茅洲河、巢湖等特点各异的河湖上,成绩斐然。
与此同时,把握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政策导向,专注于人居环境改善,西北院在清洁能源开发、水生态环境治理之外,还搭建起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业务骨架。
路桥方面,由西北院设计的汉中桥闸工程、汉中西二环(龙岗)大桥工程采用“三塔斜拉-自锚式悬索”组合体系,分别获得“鲁班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从大坝到大桥,西北院实现了自我跨越;地下综合管廊方面,以陕西白河县地下综合管廊为发端,西北院做出了行业标杆,参与编制《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设计标准》、《陕西省城镇综合管廊施工与验收规程》,助力城市“蜘蛛网”遁形不见……
值得一提的还有海绵城市,西北院采用流域治理水动力水质耦合模拟技术、海绵城市雨洪模拟技术,通过数据分析、系统评估,已累计完成260平方公里、180多个子项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在西安市小寨区域,西北院按照“渗、滞、蓄、净、用、排”的方针,首次在城市建成区以“海绵城市”理念解决了内涝问题。
经过近年发展,西北院还在城市更新、轨道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开疆拓土,已成为行业内为数不多专业配置齐全、能够提供一揽子解决方案的工程企业,在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大潮中创造了不少精品工程。
从1950年到2020年,70年是一个企业赓续能源梦想的“历史进程”,也是一个品牌以多元面孔走向世界的“时空进程”。从清洁能源开发、水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到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投资运营,不同维度、不同层面积蓄的,都是奋斗的力量。
始于黄河,归于黄河。如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西北院适时成立研究中心,立项开展课题研究,为着黄河保护和发展的新蓝图,布局谋篇。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节点,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廖元庆说,“服务国家战略,扛起央企责任,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转化为企业使命,这是我们的精神基因,也是我们向着铸造百年品牌目标努力的不竭动力。”
70年,前承几代人卓绝探索,后启西北院百年大计,“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科技型工程公司”愿景可期。
(来源: 新华网)
2020年正逢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挂靠单位---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建院70周年,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为西北院70年来取得的成绩感到自豪,希望西北院在未来发展中继续走在行业前列、争当先锋,并祝愿西北院基业长青、兴旺发达、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