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院士风范 传承水电精神-“潘家铮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举行
“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潘家铮院士是千千万万水电科技工作者的先进典型和真实写照,他为我国水电的科技进步和快速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卓著贡献。”7月21日在杭州举办的“潘家铮院士逝世十周年纪念活动”上,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理事长张野表示。
纪念活动上,张建云院士及有关专家作学术报告。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楚汉,中国工程院院士马洪琪、陈厚群、胡春宏、王浩、张建云、孔宪京、王超、许唯临、胡亚安、唐洪武,以及来自水电设计、建设、运营、设备制造等有关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媒体和行业学会共40多家单位的130余名领导、专家和代表通过线上线下参会,继承弘扬潘家铮科学精神,分享水电科技成果,共促行业创新发展。12000余人在线观看直播。
据悉,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一生从事水力发电建设工作,主持了中国几十座大坝的设计与建设,是三峡工程论证和建设的当事人,为我国水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春宏介绍,潘家铮院士毕生致力于我国的水电建设和科研工作,先后参与、主持和指导流溪河、新安江、富春江、乌溪江、锦屏、龙羊峡、东江、岩滩、二滩、龙滩、三峡等诸多大中型水电工程的设计工作,他负责的水电工程创造了多项国内第一和国际领先。
上海勘测设计研究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蔡玮良表示,潘家铮院士作为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副组长兼技术总负责人,他与400余名专家为“三峡工程上比不上好,早建比晚建有利”做出了坚实的论证。为攀登三峡工程这座世界水电新高峰,他的后半生全身投入、倾注心血,主持决策了三峡工程中诸多重大技术难题,生动诠释了“为我中华、志建三峡”精神。
“新时代新形势对能源供给提出了新要求,清洁能源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也必将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张野指出,在“双碳”战略目标指引下,我国以水电、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他强调,新时代的水电和新能源如何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和科技手段,在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中取得新的进步与发展,需要广大从业人员悉心研究、不懈奋斗。
张野指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他表示,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在“双碳”目标驱动下,水电和新能源的发展在实现能源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过程中的重要支撑作用愈加凸显,“希望广大水电和新能源科技工作者继续沿着以潘家铮院士为代表的老前辈们的光辉足迹奋勇前行,不断攀登水电科技新高峰,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我国水电可再生清洁能源事业高质量跃升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让我们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筑牢爱国的底线,坚持求真的态度,踏上科学的航船,鼓足创新的风帆,沿着潘总的光辉足迹,努力促进水电科技创新不断迈向新高度,推动我国水电事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胡春宏在致辞中说。
(来源: 能源发展网)
水电学会安全应急科普专家团队成立
日前,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积极组建安全应急科普专家团队,团队首批专家由16人组成。围绕水电工程建设运行全过程、库区自然灾害、职工群众工作生活等可能发生和遇到的各种风险、应急和安全问题,学会积极组织团队专家开展有关科普工作,为弘扬安全发展理念、普及应急科普知识、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共建平安中国贡献水电人智慧和力量。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安全应急科普专家团队首批专家名单
(共16人,排序不分先后)
陈祖煜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高
张宗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
盛金保 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总工程师
王亦楠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周建平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
胡 斌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安全总监
王仁坤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特聘专家
殷跃平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首席科学家
彭土标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李德玉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抗震防灾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严登华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副所长
杜效鹄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杨永江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科普信息部主任
李同春 河海大学教授、博导
王贤光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副主任
周兴波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水电工程部副处长
(来源: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陕西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闭幕
日前,陕西省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圆满完成各项议程,在西安闭幕。陕西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晓出席闭幕式并讲话。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蒋庄德致闭幕词。
会议选举产生了省科协第九届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常委,审议通过陕西省科协九大《关于陕西省科协第八届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关于陕西省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的决议》和《关于〈陕西省科协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决议》。
王晓向本次大会的圆满成功,向新一届省科协领导班子表示祝贺。他强调,全省各级科协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科协的指导和省委、省政府领导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贯彻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勇担时代使命,强化思想政治引领、坚持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聚焦职责使命任务、合力交出优秀工作答卷,提高自身建设水平、支撑保障事业发展进步,在奋力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新征程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来源: 陕西省科协)
玩转科创!2022年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陕西站发车
7月27日,“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陕西站在西安按下启程键。陕西科技馆内,科技大篷车满载出发,在沉浸式互动间带领青少年们玩转科创。
本次活动由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和科大讯飞联合主办,人工智能科技传播中心承办,“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陕西科技馆、陕西科技报社、陕西省科普宣传教育中心、学习强国西安学习平台、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科技传播与产业融合专委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普文化产业专委会共同协办,中宣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和科普中国特别支持。
在邮筒前录下声音、声纹被“戳章”印上明信片寄往大江南北,戴上VR眼镜身临其境体验地震、火灾等灾害逃生现场,灵活动感的机械狗肆意跳动、现场酷燃“斗舞”,念出一段对白就能让AI声音鉴定师分析附属于你的声音气质……20余项最新AI黑科技频频吸睛,“科技大篷车”成为当天西安的“网红打卡地”。
想知天文地理只能观影?追溯历史文化只能阅读?打破传统科普模式,在活动现场,未来派模型机器人、挑战百科全书小飞飞机器人、火星仿生猫、机械狗、出口成章、万声筒、声控跑酷等前沿的科学装置带来有趣的互动体验,让孩子们在玩乐间了解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物理、地理、语文等学科知识,以及医疗急救、灾害自救、民族文化等方面通识知识。
讯飞智慧窗更是成为C位“打卡地”,有工业级美学质感的智能教学设备,置k12全场景备授课资源,立体声场拓展算法和跑道式结构打造出视听盛宴,AI笔迹美化、智能语音、手写识别等讯飞核心技术打造出高效智能课堂。现场四大展区带领青年少们遇见科技、感受科技、了解科技、畅想未来。
科大讯飞丝路总部负责人彭梦明介绍,“传递科普火炬照亮科学之光”“科技强国 强国有我”2022年科技大篷车全国巡展活动自5月21日从广东科学中心发车以来,目前已走进广东、湖北、湖南、云南、山东等地,陆续巡展40多个站点,行驶近万公里,线上活动惠及12万余名青少年。“今天,科技大篷车在西安正式发车,未来15天里将陆续走进延安、安康、汉中进行巡展,让科学的火种点亮陕西版图,将最新的科普展项带到各地青少年身边,希望广大青少年争当科技创新的推动者和实践者。”
(来源:陕西省科协)
西北院多个建设、设计项目喜获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
近日,中国电力优质工程评选结果揭晓,西北院2个总承包项目、2个施工项目、7个设计项目荣获“2022年度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及“2022 年度中国电力中小型优质工程”奖。
“中国电力优质工程”是我国电力建设行业最高工程质量荣誉奖;评奖范围包括火力发电(含核电常规岛)、水电水利(含抽水蓄能)、输变电、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及其他新能源电力工程。获奖工程建设质量综合指标代表了国内同期、同类先进水平;奖项的获得是对电力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水平和履约能力最权威、全面的证明。
2个总承包项目、2个施工项目优质工程奖的斩获实现了西北院取得省部级优质工程奖“零”的突破,是西北院首次以总承包单位身份、西北院西北水电公司首次以主体施工单位身份在中国电力建设行业取得的殊荣!
获奖的2个总承包项目是:青海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海西州诺木洪350兆瓦风电场一标段100兆瓦风电场项目、会昌盘古嶂风电场工程。
获奖的2个施工项目为: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1000MW风电工程、国电定边新能源有限公司定边新庄风电场工程项目。
获奖的7个设计项目是:青海省海南州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1000MW风电工程、青海省海南州特高压外送基地电源配置项目海西州诺木洪一标段100MW风电场项目、瓜州县安北第二风电场C区200兆瓦项目、景峡第五风电场B区100MW工程、云南澜沧江里底水电站、木垒县浦类海木垒老君庙风区99MW(一期、二期)风力发电项目、会昌盘古嶂风电场工程。
(来源:西北院)
水电三局获一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日前,水电三局蓝田项目部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处狭窄空间作业用可伸缩式安全装置》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授权。
该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操作控制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稳定性高,能够在高处根据空间大小调整整个吊篮结构的大小,使得吊篮结构与建筑物之间的间隙最小化,进而便于实现在高处狭窄空间进行作业,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和材料输送。
(来源:水电三局)
水电三局喜获一项陕西省省级工法
日前,2021年度陕西省工程建设省级工法评审结果出炉,南屯1水电站项目的《高温多雨地区碾压混凝土施工工法》获得省级工法证书。
该工法提出采用高速皮带机结合撒布机运送碾压混凝土;上游模板采用翻转模板(3×1.8米),下游模板采用自主研制的台阶模板(3×1.5米);采用斜层铺筑法进行碾压混凝土的摊铺,减小了层间间歇时间及雨季利于排水;层间缝处理针对施工特点采用机械施工,采用自行改进的拉毛机进行碾压混凝土面的拉毛;采用吸污车进行淤泥及垃圾清理,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强度,节约了施工成本,并保证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成功解决了碾压混凝土运输量不能满足计划需求量的一系列难题。
该工法的研究与申报为水电三局培养了一批高质量技术人才,加强了“硬技能”,提升了企业“软实力”。
(来源:水电三局)
省水电设计院专利荣获“2021年陕西省专利优秀奖”
日前,陕西省知识产权局公布“2021年陕西省专利奖”评选活动获奖名单。省水电设计院的《一种可用于导流、泄洪和放空的隧洞结构(实用新型)》专利项目荣获优秀奖。
该专利将大坝施工期修建的导流洞改建为运行期的泄洪兼放空洞,协调了有限空间下不同时期对导流、泄洪、放空功能的需求,实现了“一洞三用”,在确保工程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践行了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绿色节能发展的理念。
近年来,省水电设计院不断加强专利及技术创新工作,专利数量和质量稳步提升,技术创新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先后申报的多个项目均获批实用新型专利,并成功应用于省重点水利工程,持续加深优质技术专利运用于实践的探索,为省水利科技事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来源:陕西省水电设计院)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陕西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举行
近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陕西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理工大学举行。西安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刘德安,陕西省科协常委、二级巡视员曹文举,陕西省科协常委、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理事长丁德科,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申烨华,国际高校(学术机构)科学素质联盟秘书长张旭伟出席开幕式。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梁严冰主持开幕式。。
刘德安对各位领导和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他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研究水平,认真做好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工作,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贡献。他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能够为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事业的进一步发展献计献策,提供新的思路、建议和方案,有效地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为早日建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贡献。
曹文举表示,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突飞猛进,以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兴科技快速发展。近年来,省科协深入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协同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奠定了良好基础。他强调,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张旭伟对国际高校(学术机构)科学素质联盟的基本情况、开展工作情况及成效等进行了交流说明。他指出,科学技术是培养科技人才的土壤,要重视科学技术教学,在科学研究与科学普及相结合中做出贡献。在主题报告环节,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理事长丁德科、西安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马文保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袁祖社教授、西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张云龙教授、西北大学社科处韩志斌教授、陕西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寇东亮教授先后作大会主题报告。主题报告环节由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带头人史向军教授主持。
会议总结环节,丁德科指出,要有提高公众科学素质的信念,学知识、学方法、学思想,融合推进相关工作。要不断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建设科学文化,促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与制度藩篱,形成支持科技创新的思想文化与基础制度,建设高素质创新人才队伍,实现科技成果快速转化,让创新潜力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充分涌流。
申烨华进行会议总结时指出,本次会议开阔了视野,扩宽了思路。与会专家、学者的主题报告内容紧紧围绕会议主题,就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发展问题展开了探讨,既有对理论问题的阐释和解读,也有对现实问题的关注和回应,圆满地完成了会议的各项议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与会专家认为,此次召开的“陕西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学术研讨会,对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6月28日在湖北武汉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立足科技自立自强,着眼科技创新的大视野持续促进公众科学素质,夯实全面支持创新的社会基础,汇聚起创新发展的磅礴力量。
此次研讨会由西安理工大学和陕西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主办,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承办。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西安音乐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等高校专家学者,以及部分教师代表参加研讨会。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西安理工大学承办2022年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7月18日-20日,由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土建水利类工作委员会、陕西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委员会联合主办,西安理工大学承办的2022年陕西省第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暨全国第十五届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陕西省分区赛顺利举办。西安理工大学两支学生参赛队分别获特等奖和一等奖。校党委副书记马宁出席开(闭)幕式并致辞。
马宁代表学校向参赛高校师生、专家评委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学校发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介绍了学校办学和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情况,勉励参赛学生顺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以赛促学,通过实践、合作、竞技、交流共同提升,努力成长为土木工程领域的“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薛建阳、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共同体建设委员会)土木水利类工作委员会委员党发宁、中建八局西北公司首席专家王国欣分别代表相关单位致辞。
来自省内20所高校组成的26支队伍、150余名师生参加竞赛。竞赛以“三重木塔结构”为题,要求参赛队在16小时内,利用组委会提供的美工刀、钢尺、三角板、胶水等工具和竹条、竹片材料,现场制作出满足题目要求、重量尽可能轻并能够承受三级加载的木塔结构模型。经过模型制作、尺寸检测、模型称重、模型安装、模型加载等环节的角逐,比赛最终评选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8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4项,最佳制作奖1项,最佳设计奖1项。
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是教育部和财政部联合发文批准的9个首批全国大学生学科竞赛资助项目之一,是土木工程领域级别最高、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
长安大学、西安科技大学、陕西理工大学等高校相关负责人,竞赛赞助单位,校教务处、土木建筑工程学院相关负责人参加开(闭)幕式。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保所在半干旱区深层土壤微生物变化方面取得进展
退耕还林是修复退化生态系统的有效方法,但往往会消耗深层土壤水分,造成深层土壤干化,这一现象在干旱半干旱区更为明显。目前,尚不清楚造林引起的深层土壤干化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限制了对旱地恢复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认识。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邵明安院士团队魏孝荣研究员等以我国典型生态恢复区—黄土高原为对象开展研究,在退耕与深层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性变化及驱动因子方面取得进展。
研究发现,造林对深层(120-500 cm)土壤微生物群落和功能的影响显著大于浅层土壤(0-120 cm),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了细菌beta多样性、网络稳健性和功能,而且这种影响与造林后深层土壤干化密切相关。
这些结果表明,干旱半干旱地区恢复生态系统的退化可能是由于深层土壤水分的过度消耗及其导致的微生物群落变化和功能损失共同损失造成,从而为土地利用变化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认识。这一结果也强调,在评估干旱半干旱地区造林的生态环境效应和可持续性时,应充分考虑深层土壤微生物的这种负面响应。
研究结果以“Afforestation can lower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ity in deep soil layers in a semiarid region”在线发表于Global Change Biology。研究受到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中国科学院前沿科学重点研究项目资助。
(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