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2期(总第170期)
发布时间:2021-02-01      来源:学会秘书处     作者:       分享到:

加强工程师能力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举行

日前,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与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加强工程师能力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在线上举行。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宋军出席签字仪式并致辞,英国工程理事会(ECUK)理事会成员、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格雷厄姆·伍德罗(Graham Woodrow)出席仪式,IET行政长官兼秘书长奈杰尔·费恩(Nigel Fine)致辞。

宋军首先回顾了双方的友谊及近年合作情况,对双方在工程师资格认证和工程能力建设方面的工作成果表示肯定。他表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愈发凸显,全世界的工程师们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中国科协是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汇集了大量工程科技人才,并正在推动成立中国工程师联合体(CSE)。他希望,双方以此次签字仪式为契机,深化工程师能力建设领域的务实合作,共商两国在工程师资格认证方面的合作新模式和新路径,在促进工程师国际流动,参与工程领域全球治理等方面开展更深层次、更广泛、实质性的合作。

费恩回顾了双方在高层互访、国际期刊、国际会议、国际工程师标准认证等方面的合作成果,并表示此次签署备忘录是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的新起点,IET也将围绕备忘录中的合作条款,在完善工程能力评价体系、推进中英工程师评价标准互认、支持中国加入《国际职业工程师协议》(IPEA)等方面提供帮助。他对CSE的筹建表示支持,并希望双方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与互动,为中英工程师搭建交流平台,共同促进工程师国际流动,让工程技术为人类创造更多福祉。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郑凯和费恩代表双方签署《加强工程师能力建设合作谅解备忘录》。这是继2014年中国科协与IET签署合作谅解备忘录以来双方在工程师领域的专项合作,对于提升双方工程师能力、推进工程师资格双边互认、推动中国加入IPEA将起到积极作用。

交流环节中,双方围绕工程师国际流动、工程师对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贡献、CSE成立等进行讨论。

中国科协国际联络部、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ECUKIET相关负责人出席仪式。

(来源: 中国科协培训和人才服务中心)

2020年水电十大新闻事件

导语:刚刚过去的2020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水电人众志成城、坚忍不拔,全情投入疫情防控阻击战和有序复工复产;中国水电行业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继续取得可喜成绩。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经征求行业有关领导、专家和部分单位意见,筛选出“2020年水电十大新闻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排序),现予以发布。

1、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投产发电

2020430日,广西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电站装机160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60.55亿千瓦时。

大藤峡水利枢纽作为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的标志性工程,集防洪、航运、发电、补水压咸、灌溉等综合功能于一体,是珠江流域关键控制性工程和水资源配置骨干工程,为粤港澳大湾区水资源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2、国家重大工程乌东德水电站投产发电

2020629日,总装机1020万千瓦的国家重大工程——金沙江乌东德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体建设者和为工程建设作出贡献的广大干部群众表示诚挚的问候。

习近平强调,乌东德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希望同志们再接再厉,坚持新发展理念,勇攀科技新高峰,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后续工程建设任务,努力把乌东德水电站打造成精品工程。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科学有序推进金沙江水能资源开发,推动金沙江流域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更好造福人民。

3、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学术交流会召开

2020108日,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学术交流会在成都召开,我国水电以及人工智能等专业领域的院士专家学者300余人,共同研讨水库大坝和水电站智能建造与运行的新技术、新装备,探讨行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助力中国水电智能化发展。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大坝工程学会联合授予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流域水电开发有限公司“梯级水电站群智能运行创新实践基地”。大渡河流域在水电站群智能调度运行、水情气象测报、机器人巡检、设备状态监测、5G+大坝智能碾压等技术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建立了多项相关技术标准,为中国水电运营管理走向智能化进行着有益探索。

4、多家水电单位荣获央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称号

20201022日,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暨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京举行。中国三峡、中国电建、中国能建、中国安能等多家水电单位荣获中央企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或先进个人称号。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水电学会积极向广大会员企业发出团结抗疫的倡议,与15家国际组织向全球发出携手战疫和共促复工复产的联合声明。广大水电职工勠力同心、大爱无疆,与全国同胞一起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我们的海外战疫成效巨大。中国三峡、中国电建、中国能建等水电央企坚持“外防输入、内防扩散”,携手属地所在国政府和当地民众,全面开展疫情防控的全球战役,积极推进复工复产,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受到广泛赞誉。

5、中央指导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在列

202010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指明了方向。

《建议》中明确制定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实施国家水网、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等重大工程,为促进水电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6、“国之重器”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

2020111日,水利部、国家发改委向社会公布,三峡工程完成整体竣工验收。至此,三峡工程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工程质量满足规程规范和设计要求、总体优良,运行持续保持良好状态,防洪、发电、航运、水资源利用等综合效益全面发挥。

三峡工程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和综合效益最广泛的水电工程。三峡工程的成功建设,根本性改变了长江中下游地区防洪形势,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发挥积极作用,显著改善川江航道通航条件,改善了中下游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条件,移民生产生活状况显著改善,库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实现跨越式发展,有力推动了长江经济带发展。2020年,三峡电站创造了单座水电站年发电量1118亿千瓦时的世界新纪录,是中国水电引领世界的重要标志。

2018,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三峡工程时,对三峡工程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三峡工程是“国之重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优越性的典范,是中国人民富于智慧和创造性的典范,是中华民族日益走向繁荣强盛的典范。

7、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纪念成立40周年

20201126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北京召开。19806月,一批有志于推动中国水电事业发展的水电人,在新安江水电站共同发起成立了水电学会。

40年来,水电学会积极推动国内外水电学术交流,促进水电各专业学科研究发展,支撑水电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标准的制定,培育水电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水电科学普及和推广,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水电学会为民政部4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拥有单位会员169家,个人会员近4万名,下属分支机构35个,联系指导地方水电学会21个。

8、国家电网3座抽水蓄能电站同时开工

20201223日,山西浑源、浙江磐安、山东泰安二期抽水蓄能电站项目集中开工,三座蓄能电站总装机450万千瓦、投资267亿元。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作出了我国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承诺,为清洁能源及抽水蓄能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动力。

抽水蓄能电站集蓄水、发电于一身,具有启停迅速、调峰填谷、安全环保等优点,可与风、光电联合联合调度运行,有效弥补风电、光电的随机性、波动性和离散性缺点,是保障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设施。

9、南北两条特高压工程年底相继投产送电

20201227日,南方电网公司的国家西电东送重点工程——乌东德电站送电广东广西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示范(昆柳龙直流)工程正式启动投产送电。该工程也是世界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多端柔性直流工程,创造了19项电力技术的世界第一。作为乌东德水电站的主要送出“大动脉”,工程有效促进节能减排和大气污染防治,为满足“十四五”和后续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用电需求奠定坚实基础。

1230日投产送电的青海至河南±800千伏特高压输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20168月视察青海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支撑青海风光水清洁可再生能源大规模开发规划建设的第一条特高压输电通道。青海风光水清洁能源输送河南,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当中的决定性作用,为实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0、中国电建投资建设的老挝南欧江梯级水电站基本建成

20201228日,老挝南欧江一、三、四级水电站建设-运营移交仪式举行。至此,二期项目三座电站的10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这标志着整个流域开发重心由建设期向运营期的转移,形成了全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调度运行的格局。

老挝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是中国电建在海外以全流域整体规划和BOT投资开发项目,是中国水电技术、标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和设备制造,全产业链“走出去”的典范。项目按“一库七级”分两期开发,总装机容量127.2万千瓦,一期项目三座梯级电站已于20164月投产发电,随着一、三、四级水电站的投产发电,已发电装机106.2万千瓦,累计发电量超过63亿千瓦时。

南欧江流域梯级水电站全部建成后将保障老挝12%的电力供应,有力推进老挝电力出口和电力区域一体化进程,发挥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来源: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不忘初心四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成立40周年

40年筚路蓝缕,40年春华秋实。

砥砺奋进四十载,坚守初心铸华章。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相继胜利召开,“科学的春天”阔步走进华夏,改革开放的“东风”吹遍神州大地。

为了综合开展水力发电多学科研究,提高我国水电科学技术水平,加快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开发,为四化建设提供源源不绝、清洁廉价的可再生能源,施嘉炀、李鹗鼎、黄文熙、张铁铮等一批从事水力发电事业的专家教授,积极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于19806月在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召开成立大会,19851月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19853月中国科协正式批准水电学会成为其团体会员。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国家发展水电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40年来积极带动国内外水电学术交流,促进水电各专业学科研究发展,支撑我国水电清洁能源领域相关政策法规以及标准的制定,培育水电科技创新人才,推动水电科学普及和推广,助力国家脱贫攻坚和生态文明建设。

经过40年的发展,学会目前有个人会员近4万人,团体会员166个,下设33个专业委员会和1个工作委员会,联系指导21个地方性水电学会。学会每五年召开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历届理事长为施嘉炀、李鹗鼎、汪恕诚、陆佑楣、周大兵、张基尧,张野为现任第八届理事长。

学会2018年被民政部评定为“4A级”全国性学术类社团;同年获中国科协“世界一流学会建设”项目支持、科技社团党委良好星级学会党组织称号、中国科协系统统计调查工作优秀单位;2019年获评中国科协最佳网上会史馆组织、全国学会科普工作表扬单位;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科协全国学会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称号。

学术交流

学术交流是立会之本。40年来学会和分支机构共举办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00余场,参加人数超过25万人次,交流论文10万余篇,打造了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中国水电青年科技论坛、以及各专业学科学术年会等一批品牌学术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参与学术交流和研讨的热情,持续提高了行业学术交流和推广实践的积极性,大力推动学术繁荣和引领创新发展。

国际交流

学会充分发挥民间对外科技交流主渠道作用,成功主办或承办'91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国际学术讨论会、'96国际水电会议、2015世界水电大会等各类水力发电专业大型国际会议30多场次,其中很多会议代表了该专业的国际最高水平,受到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赞誉,有力推动了水电科技自主创新、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国水电“走出去”战略实施。

建言献策

学会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能源发展战略,积极组织全国水电专家开展科技咨询、调查研究和交流探讨,向国家主管部门呈递了推进流域开发、缓解弃水难题、促进绿色发展等一大批建言报告并受到重视,为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为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和水电事业高质量发展发挥了“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

人才培养

学会发起设立了潘家铮水电科技基金,定期评选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潘家铮奖、水电英才奖、优秀论文奖、张光斗青年科技奖、潘家铮水电奖学金等奖项,表彰奖励我国水力发电科技领域的优秀成果和杰出人才,培养水电青年英才和后备力量,并在每年中国水电发展论坛上举行颁奖典礼。

科学普及

学会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作用,联合中国三峡集团等行业单位,与三峡工程博物馆同址建设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每年举办水电科普论坛和院士科普进校园活动,组织出版科普读物,开展青少年科普夏令营和大学生暑期水电社会教育实践活动,挂牌科普教育基地,撰写科普文章,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和释疑解惑,促进了水电社会认知度不断提高和水电发展舆论环境持续改善。

刊物出版

学会坚持编纂出版《中国水力发电年鉴》,主办或联合主办《水力发电学报》《岩土工程学报》等6种国家级学术期刊,组织编撰行业技术和管理专著、各专业学术论文集一大批,有力促进了水力发电专业学科领域前沿技术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行业优秀学术技术和管理成果的沉淀与应用推广。

世界水电看中国,中国水电冠全球。四十年来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团结凝聚广大水电工作者改革创新、接续奋斗,有力推动我国水电实现了从弱到强、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跨越,装机容量和年发电量多年稳居世界第一,至2019年底分别为3.56亿千瓦和1.3万亿千瓦时,建成大中型水电站650余座。中国水电在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设备制造、运行管理、投资融资等全产业链的综合技术和管理水平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业绩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承建参建海外水电工程超过320座、总装机超过8000万千瓦,中国水电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亮丽名片。

不忘初心四十载,砥砺奋进新时代。“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为水电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放眼未来,在推动我国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创新发展的壮阔征程上,新的画卷已经展开,我们使命在肩,不负韶华,共谱新篇!

 (来源: 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水电三局再获一项陕西省省级工法

日前,从陕西省住建部传来喜讯,水电三局申报的《多面临空岩体结构施工工法》,通过专家评审成功获评陕西省省级工法。

该工法在南公1水电站项目应用,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保证了施工安全和质量,得到业主、监理等多方高度肯定,社会效益显著。

提升了工程科技含量,展示项目科技实力增强了综合实力,有力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做强做优做大。

 (来源: 水电三局)

砥砺奋进,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再创历史佳绩

2020年西安理工大学科学研究再创历史佳绩,获批国家科学基金10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6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总数、获批总数、重点项目获批数、经费总数四个指标均创校历史最好成绩。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23项,其中主持11项、参与12项,获奖总数位列在陕高校第2位,创校历史新高。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获批“中国自动化学会科普教育基地”,获批成立陕西省公民科学素质与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入选首批“西安市科技创新智库”。新增科技成果转化平台4个,获批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西安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各1个。签订校地、校企合作协议45份。在“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中,学校转让、许可专利数量排名全国高校第40位,省属高校第1位。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省水电设计院技术创新攻坚又出新成果

      

省水电设计院力行科技创新发展战略,鼓励专业人员不断挖掘创新点,攻坚技术应用难题。近日,省水电设计院成功设计改造粗粒土大型抗剪强度试验仪,并成功投入生产应用。

根据实际需求和理论分析,技术人员与机械制造厂反复沟通改造设想,克服传统试验仪装卸样品不便利、剪切柱体筒位置不可调等问题,最终制作出一个整体门式钢构体,并增加双滑行轨道,使整个设备占地空间小,操作更加便捷,促进工作效率显著提升。

(来源: 省水电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