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2期(总第150期)
发布时间:2019-03-01      来源:学会秘书处     作者:       分享到:

我学会参加2019年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专委会和省级水电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日前,2019年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专业委员会和省级水力发电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中国水力发电学会理事长张野、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袁柏松、副秘书长陈东平、副秘书长张博庭、监事会监事长邓孟元,以及学会秘书处人员、32个专业委员会和21家省级水力发电学会的秘书长和联络员共80多人参加了会议。我学会沈兴正秘书长和学会秘书处参加会议。

会议学习传达了中国科协九届六次全委会会议、科协2019年工作要点及宣传要点、《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智慧科协”建设测评指标体系等精神,强调了2019年水电学会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科协有关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和推进“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的目标,积极履行“四服务”职责,共同促进学会工作再上新台阶,推进水电清洁能源事业可持续发展。

张野理事长作讲话,从充分认识新时期学会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规范建章立制强化执行力夯实学会永续发展的基础、推进分支机构改革着力解决不平衡问题、搭好学术交流平台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加强能力建设有力推动学会各项事业发展等方面,对学会工作和管理提出了要求。勉励大家要勿忘肩负责任、无愧使命担当,凝聚改革共识、激发创新活力,共同努力打造忠诚担当、和谐干事、政府信赖、行业依托、会员满意、不可或缺的水电学会工作团队,为引领和推进水电清洁能源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进步做出新贡献。

会议邀请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管理二处处长张军、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学会管理处处长张春程,分别进行了社会组织发展重要决策部署、加强分支机构建设促进学会创新发展的专题讲座,就当前国家发布的有关社会团体及分支机构管理方面的重要政策法规进行了解读,对增强分支机构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学会改革创新发展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袁柏松秘书长作学会2018年工作总结和2019年工作计划的报告,指出2018年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水电学会获评民政部“社会组织评估”4A等级,参与中国科协“综合能力评估”和“创建星级学会党组织试点”并获肯定,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会建设”并获中国科协有关经费支持;建立了监事会,进一步增强了学会财务管理和内部治理的监管和规范化工作;组织举办了改革开放40年中国水电纪念大会、制作了大型宣传片和征集出版了纪念文集、召开了几场高端论坛、完成了国内5万千瓦及以上大中型水电站和我国水电企业参与的国外水电工程数据统计等;有序推进中国水电科技博物馆筹建工作;各专委会积极发挥专业特色和学科带头作用,全年开展学术交流活动40余场次,参会人数5200余人次,出版论文集24部共6700册、论文1600多篇,会议交流论文480余篇;科技评奖评价、人才举荐、成果鉴定、科研咨询服务、技术积累等广泛开展;进一步加强党的建设强化政治引领,等等。强调2019年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条主线,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稳中求进为基调,以促进服务转型升级为中心,坚持学术为基、创新为要、科普为重、服务为本的发展思路,力促改革发展,深化创新驱动,增强能力素质,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开创水电学会进步成长和水电事业健康发展新局面。

邓孟元监事长就今年组织对学会开展财务和内部治理综合检查审计情况进行了报告。监事会自去年成立以来,快速融入角色,积极履行各项监管职责,在有效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履职的同时,加强对学会财务和内部治理的检查和指导,积极引导学会各项工作和管理的健康有序发展。

会上对中国水力发电学会专委会和省级水电学会2018年度优秀联络员进行了表彰,共表彰5名优秀联络员,我学会秘书处苏晖同志获得2018年度优秀联络员。2018年通过积极调动和发挥好联络员的作用,共同促进学会深化“四服务”职能、更加精准有效地为广大水电科技工作者服务。

结合中国科协有关部署要求,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推进世界一流学会建设等,与会代表就进一步强化和规范内控管理、加强专业学科建设、促进学术创新、推进科研咨询服务、加大发展会员和服务会员力度等进行深入交流,取得积极成果。

(来源:中国水电学会,学会秘书处)


2019年中国水电学会专委会和省级水电学会秘书长工作会议》

学习材料摘录:


在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

第六次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9118日)

万  钢

各位委员:

受中国科协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托,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2018年工作情况

2018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我国科技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科技事业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过去一年,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迈出新步伐。基础研究、战略高技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首次在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实现三量子比特逻辑门,首次人工创建单条染色体真核细胞,“嫦娥四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月球背面,国产大型水陆两栖飞机水上首飞,北斗系统开始提供全球服务,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迅速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加快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深入推进,科技创新为孕育未来发展新动能奠定了良好基础,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年来,中国科协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扎实履行“四服务”职责定位,聚焦靶心、突出重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启“1-9-6-1”工作布局,着力扩大有效覆盖、转变拓展职能、建设网上科协、强化基层基础、深化系统改革、提升组织活力,务实推进传承、创新、发展,展现了新时代科协组织新气象新作为,塑造科协发展新格局新风貌。

一、提高政治站位,筑牢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思想根基

一是坚定践行“四个意识”“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把旗帜鲜明讲政治融入科协工作各环节各方面,强化政治引领政治吸纳,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把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各级科协组织以上率下,分层分批开展研讨、培训,持续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学、思、践、悟相贯通,知、信、行、果相统一,引导科技界、各级科协组织持续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深刻领会党的创新理论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等内涵,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建立完善制度机制,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和运用政治思维,引导科技界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拥护核心、拥戴领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全国学会和各地科协也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

二是讲好总书记关心科技事业、关爱科技工作者的故事,提升润物无声宣传思想工作实效。坚定“四个自信”,夯实党在科技界的执政基础,开展爱国奋斗精神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强化精品导向。举办900余场科学家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巡回报告,受众40余万。内蒙古、新疆等地将宣讲活动与科普传播行、天山南北院士行等品牌活动紧密结合。与央视联合推出“科技中国梦、建功新时代”主题报告会,形成科技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热潮。联合中宣部、科技部发布“最美科技工作者”先进事迹并录制专题节目,与主流媒体加强战略合作,联合新华社、央视等制作《追梦身影》等宣传片,《嘱托》首次以微视频解读总书记科技论述,新华社客户端点击量迅速突破百万,引发广泛关注。内宣外宣联动,多媒体融合,生动讲述总书记对科技事业的关心、对科技工作者的关爱,向世界展示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新形象,提升对海外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促进世界了解中国,推动民心相通。坚持守正创新,把握时度效,切实履行在科技界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三是高扬爱国奋斗主旋律,砥砺中国科学家精神。突出领军人才、基层一线科技人员、青年人才等重点对象,做细高端引领,做实大众引领,做好开放引领。召开中国科协成立60周年百名科学家、百名基层科技工作者座谈会,体现总书记和党中央对科技工作者的关心关爱和激励鼓舞,彰显“全国科技工作者日”不忘初心、凝聚人心的良好氛围,发挥了砥砺奋进、创新建功的引领效应。会同光明日报社、陕西省委等举办纪念全国科学大会召开40周年座谈会、“西迁精神”座谈会。制定方案,统筹部署,在科协系统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创新建功新时代”活动。持续开展“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让中国科学家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异彩。会同中组部组织新当选院士培训,专题研修爱国奋斗精神。受中组部委托编印《爱国奋斗精神学习读本》,将其作为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和科学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人民日报发起科学家精神微话题,一天阅读量超过2000万,有效激发正能量。与中宣部、科技部联合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精神,引领价值取向。组建科学家精神报告团,在内蒙古、广东开展“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行动。陕西评选30位长期扎根西部的最美科技工作者。吉林科协组织评选“黄大年式科研团队”,推动排演话剧《黄大年》。上海科协举办科学会堂草坪音乐会,礼赞科学家精神。

四是寓政治引领于广泛联系服务。把政治引领、学术规范建设融入人才培养举荐等环节,增强科技工作者的事业成就感、精神获得感、组织归属感、政治认同感。优化奖项评选标准和程序,认真组织第十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青年女科学家奖评选工作。持续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8年新托举335名,4届累计支持1051名青年人才,激励处于创新活跃期的年轻科技人员。经中央军委批准,军事科技领域青托被正式纳入军队青年英才计划序列。继续推进中国科协优秀中外青年交流计划,遴选59所高校163名博士生与国际同行交流。中国科协女科技工作者专门委员会主动承办世界公众科学促进大会“科学素质与科技女性”分论坛,开展“走基层 贵州行”行动,策划出版“大美•中国女科学家”丛书,促进女性成长和发展。举办2018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报告会,近6000名研究生新生现场参加会议,31个省(区、市)的500余所高校设立分会场,60余万名师生聆听报告,有效凝聚创新正能量。高度关注科技伦理安全,加强舆论引导。针对“基因编辑婴儿”事件,启动应急处置机制,着眼维护我国科技界整体形象和声誉,有效应对、积极发声亮剑,确保科协组织在科技重大危机事件中不失语、不失策。各地科协积极拓宽人才服务新途径,山东建立科协人才工作体系,天津承担“天津市杰出人才”评选,将青年托举人才工程纳入“海河英才计划”,黑龙江将现有奖项纳入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手册,河南首次牵头遴选“中原青年拔尖人才”,甘肃恢复设置中断六年的“青年科技奖”,广西首评首颁创新争先奖和杰出工程师奖,重庆、安徽等深入开展创新争先奖评选表彰,山东的泰山科技论坛、吉林的“青年科技领英计划”、江西的“百人远航工程”、辽宁的资助出版工作成为凝聚科技工作者的品牌。

二、坚持服务大局,支撑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域不断拓宽

一是服务科学决策。广泛汇众智、出主意,服务党和政府科学决策。积极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组织专家加强高科技发展与国际合作态势研判,开展建言资政。一些重要建议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批示,会同相关部门加紧推动落实。系统研究提出关于实施数字经济领先战略和人才培养的建议,得到李克强总理高度重视,相关举措逐步落实。积极开展技术预见,发布第四次全国科技工作者状况面上调查报告、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地图,为党和政府制定人才政策提供支撑。突出文化铸魂、治理筑基,分别与北大、清华共建科学文化研究院、科技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加强科技界自律和规范管理。推动云南、贵州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纳入政府工作考核,协调中央文明办将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纳入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国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积极开展战略课题研究,服务科学决策取得显著成效。山东加强智库高端人才队伍建设,一些决策建议得到省委领导批示,部分成果已得到转化。天津将智库成果转化为重点产业专项规划和招引项目目录。上海关于青少年科学教育、光子大科学装置建设等建议获得市委领导批示。江苏、吉林、海南等地优秀智库成果进入决策。河南、湖北、广东等地积极承担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地方研究院工作。

二是加强前瞻规划。坚持登高望远、规划先行,编制完成《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统筹近、中、远期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科协组织工作靶心、目标愿景、战略任务和保障措施,坚持聚民心筑同心,汇众智谋发展,以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勾画与党的十九大部署相协调、支撑“两个一百年”目标的科协事业发展蓝图。规划纲要提出到2050年将中国科协建成卓越、赋能、创新、包容的科技工作者精神家园的科协组织远景目标,明确了建成世界主要枢纽科技组织、世界科技创新文化高地、全球高端创新人才中心、全球科学文化传播中心、全球高端科技智库中心、国际科技组织总部中心的奋斗目标。

三是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着力构筑创新生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等难题,为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供科技支撑。在福建、天津等地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区和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创新驱动助力工程升级发展,130余家全国学会主动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引入科技创新要素,强化试点地区示范引领。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纺织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兵工学会、中国化工学会等一批学会依托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扎实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生态纺织、军民融合等领域协同创新。推动成立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绿色建造等10个企业科技联合体。搭建跨界平台,畅通交流渠道,助力科技型独角兽企业创新发展。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组建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成功举办2018年全国双创活动周。国家科技传播中心正式启动工程建设,计划于2021年竣工投入使用,努力打造国际科技创新展示中心、科技成果发布交易中心、国际高端学术交流中心和国际科技组织总部基地。重庆的“院士牵头科技创新引导专项”、福建的“院士专家八闽行”、宁夏的“院士专家宁夏行”、河南与各级政府举办“一市一品”产业技术大会等,助力地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江西赣州科协打造“赣州科创吧服务”等系列平台,服务人才成长和企业发展。

四是创新省会合作机制。坚持强化区域战略合作,以协同化发展推进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落地。先后与江苏、福建、天津、浙江、重庆、山西等6个省市党委政府建立全面战略合作机制,会同天津举办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共建创新创业平台,与重庆举办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与福建举办2018数字经济产学研厦门论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国际化产学交流平台,重点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以及智库、人才、基层组织建设等工作,服务区域发展转型升级和动能转换,助力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均衡性。与澳门特区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组织编制相关专题报告,支持雄安新区创新发展。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组织编制《云计算导论》《大数据导论》《人工智能导论》等教材,面向高校和企业培训骨干师资近500人次,近20所高校开设为通识课或选修课。构建覆盖全国、区域落地的绿色开源共享平台,助推数字经济领先战略,近10万企业用户和310家服务机构入驻,线上发布各类科技活动2000余场。天津等地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培训和全域科普。重庆市科协、中国电子学会联手举办数字经济百人会、高端闭门研讨会,发布《全球数字经济十大发展趋势》。

五是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汇聚科协资源,聚焦脱贫攻坚,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召开全国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现场会,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部署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完善定点扶贫工作机制,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统一部署,签订《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强化工作督导和责任落实。全年直接带动山西临县和岚县建档立卡贫困户5567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4137人脱贫。发挥科普大篷车在科普助力精准扶贫中的作用,向青海、甘肃、陕西试点配发一批科普大篷车,探索社会化运行模式,与“十二五”相比,青海、甘肃两省平均开展活动次数指标提升近3倍。山西开发精准脱贫评估管理平台,配合省扶贫办开展2018年易地扶贫搬迁成效评估督导。四川开展“扶智扶志”双扶工程,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打造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联盟,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新模式,由涉农科技专家团队直接驻扎生产一线,“零距离”指导当地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将农技协打造成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三农”工作智库及科普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智爱妈妈”“智慧蓝领”行动,提升农村妇女、农村务工人员科学素质。面向中西部22个省(区、市)国家级贫困县乡村学校少年宫开展2018年“圆梦工程”——农村未成年人科普志愿行动。全国学会广泛开展西部行活动,助力精准扶贫,中华口腔医学会支持西藏成立口腔医学会,组织为无牙颌贫困老人免费镶牙的“雪域口福行”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协打造10个特色产业示范村,建设16个兵地融合发展科技示范基地。甘肃先后组织动员3343名科技专家,与1.75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常态扶智脱贫链接,河南坚持“农技协+农村电商培训基地+农村电商示范商铺+科技扶贫基地”培训模式,海南创设“村集体经济+示范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湖南派工作队在驻点贫困村全覆盖,云南倡导“科技助力、智力帮扶、素质提升、产业先导”模式,西藏开展“雪域科普大讲堂”系列活动,有效拓展了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的新途径。湖南省湘西州泸溪县开展大中型水库青年移民科技创业“启航行动”,四川省德阳市科协打造“农业科技小院”,引导院士专家等资源下沉到基层,贵州省黔西南州贞丰县科协建设土布小镇,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科协推动建立乡村科技馆,发展乡村旅游。

三、深化改革创新,科技公共服务制度平台基础不断夯实

一是系统谋划一流期刊建设。准确把握科技期刊传承人类文明、荟萃科学发现、引领科技发展的战略定位,在谋划期刊发展中彰显科协作为。在党中央关心指导和支持下,聚焦我国科技期刊质量不高、影响力不大、整体水平偏低等问题,系统研究一流期刊建设,配合中央改革办,形成《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经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谋划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的战略思路。搭建国际一流期刊交流平台,首创世界科技期刊论坛,拓展期刊“国际朋友圈”,推动本土品牌期刊建设。会同美国科学促进会,打造高水平综合性英文科技期刊《Research》。强化科技期刊发展导向,分梯次建设优秀科技期刊方阵,继续实施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等重大期刊支持项目,支持期刊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38种期刊进入国际同类期刊影响力排名前25%,较2017年增加9种。按照中央关于推进学术成果评价标准改革的重要指示,结合科协职能定位和组织优势,探索开展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发布工作,推动中外科技期刊同质等效使用,中华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农学会、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中国地质学会等启动分领域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工作。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倡议并推动行业内科研成果在英文科技期刊《Automotive Innovation》首发。创立《Cultures of Science》,聚集国内外学术同行,促进科学文化研究。突出原创导向,开展第三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活动,200余位专家评审确定812位作者的95篇论文入选,该活动受到广泛关注和认可,对原创成果国内首发形成激励导向。探索解决“四唯”问题新路径,建设临床医生案例成果期刊平台,加快推进医务工作者多元评价体系建设。

二是推动学术交流和学会创新发展。会同浙江省人民政府举办第二十届中国科协年会,135位院士和3300余名科技工作者参加。首创中国科技智库论坛、中外科技社团发展论坛和世界科技期刊论坛,首启中国科技峰会系列活动,首次发布60个重大科学问题和工程技术难题,强化前沿引领和学术规范。海外人才“双创”大赛有56个项目签订落地意向协议,17个项目落地浙江,助推科技人才延揽和科技成果转化。2018世界生命科学大会、世界机器人大会、世界交通运输大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等一批世界品牌学术会议持续形成广泛影响。首次发布《重要学术会议指南(2018)》,收录158家全国学会及学会联合体高端学术会议品牌,提升影响力。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职能常态化,拓展学会公共服务领域,支持学会打造科技评估、人才评价等公共服务品牌。开展学会设奖情况调查,遴选10个学会奖项加强国际宣传,支持35个全国学会完善标准组织机构和标准管理制度,与国际组织联合制定技术标准,推动技术标准走出去。江苏7成省级学会实现秘书处实体化、秘书长聘任制,98家省级学会承接37个职能部门的516个公共服务项目,实现843A级以上省级学会承能全覆盖,17家综合示范学会实现“科技评估、人才评价、标准研制、科技奖励、决策咨询、教育培训”六大类别全覆盖。

三是创新科普服务机制。认真履行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牵头部门职责,统筹开展科学教育、传播和普及活动。开展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十三五”中期评估,赴贵州、内蒙古等8个省份实地检查,对山东、河南等6个省份进行第三方评估。开展第十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中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达8.47%。全国科普日活动以“创新引领时代,智慧点亮生活”为主题,各地共1.2万家单位举办各类活动1.8万项,线上线下参与达3亿人次,比2017年提高近70%,参与活动的科技工作者约110万,是2017年近3倍。

创新升级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立科普资源精准推送和落地新机制,全年中国流动科技馆巡展692站,其中贫困县(市)199站,服务公众约2126万人次。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2.1万次,行驶里程约286.5万公里,服务公众1802.5万人次。农村中学科技馆服务公众逾96万人次。中国数字科技馆资源总量新增1.6TB。中国科技馆首次举办“科学之夜”活动,邀请25家省(市)科技馆共同参与,累计服务公众10378人次,与抖音合作推出“扔出平稳立在桌上的水瓶”挑战,播放量超17.6亿次。首次开展“全国科技馆联合行动”,全年共举办4期,累计联合62座次科技馆(或博物馆)参与,服务公众约16万人次。

“明天小小科学家”“英才计划”等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活动提质增效。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成功举办首届全国青少年创意编程与智能设计大赛。海峡两岸暨港澳2118所中学的1.1万名高中生参加高校科学营的千余场活动。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吸引400余万中小学生参加,科学影像节、航天、海洋等青少年系列科普活动广泛开展,效果显著。

创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社会动员机制,推进学术资源科普化。推动全国学会深入开展科学传播专家团队建设工作,98个学会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433个,共计聘任推荐首席科学传播专家435人,其中院士41人,在库科学传播专家总人数为5444人,已建团队的学会占中国科协所属学会的49%。创新工作模式,繁荣科普创作。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实施科普信息化工程,加强与人民网、新华网等互联网机构合作,实现科普服务精准推送。截至201812月底,科普中国累计建设内容资源27.91TB,新增12TB,一年增长80%,累计预览和传播量达232.58亿人次,增长量接近前三年总和。

启动应急科普快速响应机制,针对非洲猪瘟疫情开展科普宣传。组织拍摄制作《科普中国》纪录片。探索将科普元素植入手机游戏,覆盖青少年1亿人次以上。首次举办中国国际科普作品大赛,推出2018国际科普作品展。举办2018中国科幻大会,培育科幻创作人才,推动科幻产业发展。策划实施“创新决胜未来”科普展览,精选改革开放以来40项代表性科技成果面向公众展出,累计服务公众13.7万人次。在此基础上推出高品质虚拟现实仿真体验节目“嫦娥五号虚拟现实节目”,纳入“伟大的变革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各地科普服务机制不断推陈出新。北京抓住职称改革契机,推动设立全国唯一的科学传播专业职称,解决科普工作者内生动力问题;建立以北京科学中心为核心、以16个区域分中心和N个专业特色科普场馆为依托的“1+16+N”科普体系。山东联合有关单位建设科普专家队伍。河南建设覆盖2000多个农村和社区科技传播网络,实现科技“进村(社区)、入户、到人”,破解基层科普阵地缺失和科普“最后一公里”问题。福建举办“一赛一营一会三论坛”,深化闽台科技交流合作。第八届中国(芜湖)科普产品博览交易会、第五届上海国际科普产品博览会成为科技展会的一张“名片”。江苏全面提升青少年科技教育,扎实开展院士专家进百校系列活动,规范设立省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培源奖,引领10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设立青少年科技创新市(县、区)长奖。四川成立科幻学会。西藏联合宣传部门播出《科普西藏》等专题栏目。湖北、甘肃扎实推进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四川推进地市科技馆体系建设,促进科普经费“一人一级一元”政策落地。

四是推进科协系统深化改革。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为契机,加强总结谋划,推动新时代科协系统改革再出发。强化顶层设计,成立中国科协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制定工作规则,全年召开17次会议讨论重大改革事项,推进落实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总结改革经验,针对中央改革办专项督察反馈问题开展扎实整改。指导31家地方科协改革试点探索,鼓励基层首创,加强改革交流,推广可复制经验。目前80%以上地市级科协、半数以上县级科协出台了改革方案。聚焦突出问题精准发力,眼睛向下,紧紧抓住基层组织力和活力不足、学会治理模式滞后等共性“硬骨头”问题,推出“三长制”等一批制度化成果,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改革获得感。开展学会综合能力评估,促进学会创新发展。遴选50个左右基础较好的学会分三类支持,引导其向一流学会目标迈进。启用全国学会组织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学会办事“最多跑一趟”。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群团改革与发展”系列研讨会,深入研究科技群团发展规律,探寻改革路径。

各地科协改革取得新进展。北京科协改革经验被市委改革办推广。江西11个设区市科协、100个县(市、区)科协改革方案全部出台并全面推进实施。山东实施改革品牌培育工程,推动科协工作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全省17市科协改革方案全部出台,137个县级科协,有135个改革方案已经出台,130个实现独立建制,县级科协新成立事业单位56个,实现加强型改革目标。湖北市县科协编制有所增加,近九成县级科协实现独立建制。河北、四川、江苏、安徽等推动所有地市级科协、85%以上县级科协出台改革方案。

四、加强组织建设,广泛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不断完善

一是扩大科协组织覆盖。与国务院国资委、教育部、农业农村部等联合推进在企业、高校、农村建立科协组织,探索联系服务非公企业、新型科研机构的新机制。推动中央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新经济组织企业科协建设。与国务院国资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推动中国电子集团、中国节能环保集团等一批中央企业建立科协组织,支持中石油、中石化等中央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强化对民营科技型领军企业的联系覆盖,相继推动阿里、腾讯、小米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营企业成立科协。会同教育部加强高校科协建设,新建87家高校科协,湖北、江苏、陕西、黑龙江、湖南、广东等省成立高校科协联盟,促进协同联动、资源共享。河北在全国首创实施个人会员和会士制度,拓宽直接联系科技精英的渠道,推进基层科协组织备案制改革,将建家活动与基层科协组织建设相结合,按照“六有”标准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湖北襄阳、四川遂宁等地在科技工作者密集的地方开展建家交友工作。

二是开展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聚焦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全面开展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广泛吸纳以“三长”(医院院长、农技站站长、学校校长)为代表的“关键人物”进入基层科协机构兼职挂职、发挥作用,接长科协手臂,夯实基层基础。制定方案,做好顶层设计,指导全面铺开试点工作。加强研讨交流,召开全国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3+1”试点工作座谈会、直辖市社区科协建设座谈会,凝聚发展共识。截至2018年底,全国四分之三市级科协、86%县级科协、近六成乡镇(街道)科协开展“3+1”试点工作,市、县、乡三级科协兼职挂职副主席中“三长”人数分别为435人、1225人、14348人,占比分别为31.3%34.4%61.1%。各地科协创造性开展“三长”工作,天津、江苏、福建将“3+1”组织建设拓展为“4+1”或“n+1”。浙江涌现出余姚、安吉、嘉善、浦江、仙居、鹿城等一批推进改革鲜活样本。湖南制定加强基层科协组织力“3+5+1”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三长”、“五老”(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劳模)兼挂职试点。贵州依托全球贵州博士俱乐部,开展人工智能、云计算等100场系列科技前沿主题讲座,探索科协组织力建设新领域。山东菏泽在“三长”中要求每个乡镇科协配齐干部,达到“四有一落实”,即有组织机构、有办公地点、有牌子、有议事规程,相当一部分乡镇科协干部在换届中得到提拔使用。

三是推进“智慧科协”建设。以智慧点亮科协,突出基于思想、组织、人才的大党建引领,集成管理、服务、决策的大数据分析,打造洞悉科技舆情、洞察群团规律、网上联系引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智慧科协平台,提升网上组织力、网络空间话语权,提升“四服务”能力。完成以“智慧党建”为引领的“智慧科协”一期建设,突出“应用为王、数据为魂”,以业务工作为引擎推动信息化建设,提出党建、智库、学术、科普四大业务板块和协同平台、融合信息平台及数据中心为基础支撑的总体架构,连接业务系统103个,汇聚数据1.4亿条,初步实现互联互通。目前协同工作平台正在国际动物学会、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女科技工作者协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等5个全国学会,广西、黑龙江、河南、湖北、海南、河北等6个省科协开展试用。“科界”APP注册用户超过79万,吸引2554个各级科协组织、1410个各级学会以及若干媒体、企业、高校入驻,累计组织线上互动活动251场、上线现场会议257场、直播会议281场,形成“县级科协论坛”“科技咖啡馆”等65个兴趣部落和“科学家精神”等2803个热门话题,总阅读量累计2061万次,推广传播量5.46亿次。内蒙古在全国首开蒙汉文数字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五、拓展开放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用不断彰显

一是召开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开启科普国际化新征程。以“科学素质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主题,召开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来自38个国家、58个国别科技组织、机构和23个国际组织的负责人或代表与会。大会系统总结国际科普实践,推动全球科普大交流,发布《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北京宣言》,形成推动弥合知识鸿沟、共享发展成果、共建繁荣世界的广泛共识,拓展了开放合作新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向大会致贺信,强调加强科技产业界和社会各界的协同创新,促进各国开放合作,为新时代增强人民科学素质提供了重要遵循和行动指南。王沪宁同志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有关活动报道量超过3.4万篇,“公众科学素质”成为现象级热词。中国流动科技馆首次走出国门,赴缅甸、柬埔寨成功开展国际巡展,受到当地社会广泛关注。

二是全方位拓展开放合作,着力打造世界一流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深化全方位开放合作,拓展中欧民间科技交流渠道,实施科技组织伙伴计划,强化民间科技人文柔性连接,努力构建全球创新合作互利共赢新生态。设立中瑞杰出科学家交流计划,与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共同举办“中国的科研与创新”论坛,探索中国——北欧科技人文交流新机制。拓展双边合作新渠道,将30个国家86个组织作为中国科协全球伙伴关系的重点工作目标,扩大中国科技界的“朋友圈”,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顺利实施“一带一路”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携手计划,其中国际民间科技组织平台建设项目吸引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共29个国际组织机构参与,全年开展双边交流77次、多边交流54次、举办国际会议54次, 借助平台新孵化出了6个海内外培训基地,为1282人次国外科技人才提供培训机会。召开2018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大会,汇聚国内外35个城市和630余名产业界学术界代表,发布《“一带一路”绿色城市合作论坛遂宁共识》,探索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绿色发展路径。首届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共吸引11个国家参与,中国古代科技展在希腊雅典巡展,吸引14.6万人次参观,进一步促进了世界各国科技馆事业共同繁荣以及从业人员专业发展。实施青少年科技教育国际拓展计划,成功举办中国——东盟青少年创新大赛、“一带一路”青少年科技夏令营和第二届“一带一路”青少年创客营与教师研讨活动,成立“一带一路”国际科学教育协调委员会,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长效合作机制。成功举办第33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来自52个国家和地区的318名代表参加,已经成为亚洲区域规模最大、参赛国别最多的青少年科技类竞赛活动。成功举办第十八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暨2018世界青少年机器人邀请赛,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60个代表团共3000余人参加,总规模和国际代表数量均创历届新高。坚持服务中央对港澳台工作大局,以科普、学术交流和海峡两岸暨港澳协同创新工作为主线,以交流项目为抓手,重点拓展与港澳台科技组织、产学研机构的交流与合作项目,继续做好港澳台科技人员、青少年的人心回归工作。广西科协策划中欧生命科学论坛、中韩海洋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东盟汇商聚智高峰论坛、中国——东盟工程项目合作与发展论坛等系列活动。中华口腔医学会以承办2020年世界牙科大会为契机,加强与国际口腔界联系。

三是拓展汇聚创新人才新通道,提升中国科技的国际话语权。2018年经中国科协及所属学会推荐在重要国际组织任职的中国科学家首次突破300人次,达到348人次,其中担任主席、副主席职务的155人次,以中国科协名义加入的六大国际组织均继续保持副主席以上任职全覆盖。发起举办工程能力国际论坛,邀请9个国际组织、26个国别的41名国际代表参会,其中包括8个国际组织的主席和候任主席、11个国家的工程师组织主席,就构建全球统一的工程师能力标准和工程教育标准达成广泛共识。探索筹建中国科技战略委员会,举办人工智能圆桌会议等5项预热活动。以工程教育认证和工程能力建设工作为抓手,组建中国专业工程能力建设联盟(筹)。创办中外科技社团发展论坛,拓展学会国际化发展视野。有序推进在华成立国际科技社团工作。推动招才引智阵地前移,累计建设海智计划工作基地69个、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13个、海外海智双创基地5个。成功举办第二届中欧现代农业论坛、第四届中欧生命科学论坛、中国(杭州)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大赛等高层次引才引智活动。上海市科协会同临港管委会等共同举办首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云集40多位包括诺贝尔奖得主在内的世界顶尖科学家。“欧洲华人微电子中国论坛”“中国海归创业联盟杭州创业中心”正式落户浙江。杭州、合肥、宁波探索建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广东加强与港澳科技团体交流,与144个海外科技团体建立联系,协助引进海外人才1140人。

六、强化党建引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走向深入

一是推进“智慧党建”行动。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推动基层党建创新发展。全面提升科协党建科学化水平,建设科协“党建云”业务平台并与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支部工作”顺利对接,研究制定《关于实施“智慧党建”行动的具体措施》,中国科协机关、直属单位及全国学会100多个基层党组织和1000多名党员注册上线,开发建设大数据平台,“大党建”工作格局初步形成。

二是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强化顶层谋划和系统部署,落实“一岗双责”,重点抓好主体责任和责任主体,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筑牢基础、忠诚担当”支部创新活动。广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警示教育,强化震慑作用。首亮巡视利剑,全面启动党组巡视工作,高标准高质量对4家直属单位开展巡视,督促被巡视党组织进一步强化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推动科协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开展中央巡视整改专项督查,专门成立督查工作组,对13个部门单位开展重点抽查,推进中央巡视整改落实落地。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正确用人导向,加强科学规划,鼓励新时代干部新担当新作为。积极推进学会党建,推动理事会层面成立学会党委198个,选派国际组织理事会党建联络人1名。各类基层党组织覆盖学会办事机构186个,对18个不具备成立条件的办事机构选派了党建指导员,实现学会党组织全覆盖,党在科技界的政治领导基础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各全国学会结合自身情况不断加强党建工作,中华医学会从制度建设层面推进理事会和专科分会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中国水产学会引导学会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服务基层一线,中国航空学会、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等80多个全国学会积极参加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将学会重点业务和党建活动紧密融合。江苏深入实施“党建强会”计划,设立科技社团党委学会党总支。新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实现入户走访、结对认亲、扶贫帮困“三个全覆盖”。

三是持续加强作风建设。加强制度建设,完善重大问题专题研究、重大任务定期调度、重要工作及时总结、重要事项督办问责等制度,建立绩效考核和业绩档案管理机制,切实提高执行力。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施细则专项检查,推进反“四风”工作常态化长效化。突出计财廉政风险防控,持续强化财务内控制度建设。加强对学会的财务监督与规范管理,科学防范风险。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完善督查机制,强化不折不扣坚定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政治担当。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建立长效机制,造就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科协干部队伍。

中国科协历经一甲子,六十载砥砺奋进,“四服务”成效不断彰显,“三型”组织特色更加鲜明,在党和国家全局中的战略作用愈益重要。我们回顾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和科协60周年发展历程和经验,建设了体现中央关怀、凝结历史成就、传承奋斗精神的中国科协会史陈列馆,为“科技工作者之家”增添新元素。科协组织在传承、创新、发展中积累了宝贵经验。一是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作为组织发展的根本保证。二是坚持把强化政治引领作为科协工作的根本方向。三是坚持把依靠广大科技工作者作为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四是坚持把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履行职能的战略基点。五是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六是坚持把科协干部队伍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过去一年,科协工作展示新作为,取得新成效,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坚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得益于各地方、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得益于科协系统的砥砺奋进,得益于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这里我谨向全国科技工作者、向关心支持科协事业的各界人士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同时我们认识到,对照中央要求和科技界期盼,科协工作还有很大差距。通过一年的努力,上次工作报告提出的“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没有破题、科普开放合作不够、智库工作与科协地位不相称、政治引领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优质科普资源供给不足、学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高、基层基础薄弱等问题虽有进展,但还需继续努力解决。我们分析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思想政治引领机制方式有待创新,引导科技工作者进军科技创新、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有待提升,一流期刊、一流学会建设亟需加强,科协系统改革存在“上热中温下冷”,对全国学会和基层科协的政策指导、规范监督有待加强,加强学会党建等难题有待破解。对这些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必须通过深化改革、着力创新加以解决。

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科协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加强党对科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着力加强思想政治引领,着力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着力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基层延伸,着力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把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的优势,夯实基础,深化改革,守正创新,服务发展,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庆祝伟大祖国七十华诞。

中国科技事业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重要历史方位,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形成历史交汇,科学前沿突破涌动,颠覆性技术带动效应凸显,大国战略博弈激烈,科技竞争高度白热化,国际贸易形势复杂,全球治理格局深度调整,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日益走向世界科技舞台中央,既面临难得机遇,又面临严峻挑战。要全面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新内涵,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知机识变、科学应变、创新求变。要把2019年作为科协服务发展年,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强“三性”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根本标准,紧扣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握服务群众的生命线,立足服务本职,紧扣“四服务”职责定位,做强服务品牌,提升服务效能;聚焦服务中心,打造协同服务平台,推动科技经济融合,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坚持服务基层,完善系统组织力提升机制,眼睛向下、重心下沉、资源下倾,面向基层提供精准服务;拓展服务视野,打造国际化服务平台,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服务新时代改革开放,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服务本领,创新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机制与方式,坚持实字当先、干字当头、能字为本、效字为要,建设崇尚实干的文化,倡导注重实效的风尚,全面提升科协系统服务实力。坚持创造性贯彻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实施“1-9-6-1”工作布局,全面落实科协规划纲要,在更高起点上塑造科协事业发展新格局。

坚定维护核心,以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理念、内容、机制、方法,知行合一、知深力行,引导科技界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

着力聚焦靶心,毫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不移强“三性”、建“三型”,创新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方式,深入生动讲好总书记关心关爱科技事业和科技人才的故事,大力弘扬新时代中国科学家精神,履行好在科技界举旗帜、聚人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等使命任务,引导科技工作者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着力围绕中心,主动对标国家战略需求,找准切入口,打到点子上,做到关键处,聚焦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引导主力军进入主阵地,发力主战场,以科技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着眼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科技与文化、科技与未来,促进跨界融合发展,营造健康创新生态,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和爱国奋斗精神,砥砺创新争先建功,更好地为中心任务助力,为全局工作添彩。

着力突出重心,聚焦智库、学术、科普“三轮”联动,实现国际化拓展、信息化支撑、协同化落地,统观全局、突出重点,重心下移、夯实基础,提升组织活力,打造大平台,凝聚大团队,锻造大品牌,塑造大格局,推动科协系统改革向纵深发展、向基层延伸,改出精气神,改出新活力,为科协事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着力凝聚人心,做深做实联系服务工作,围绕靶心画好最大同心圆,切实把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对科协工作的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科技工作者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国梦的智慧力量凝聚起来,完善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机制,扩大科技创新“朋友圈”,讲好中国科技创新故事,以增信释疑凝聚战略共识,以民间科技交流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一、坚持守正创新,加强政治引领政治吸纳

坚持把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讲政治贯穿到科协事业发展各个环节各个方面,把激发创新主体创造活力作为政治引领的落脚点,铸造凝心聚力的“金字招牌”,不断丰富爱国奋斗的精神源泉。深入实施凝心聚力工程,创新政治引领工作机制与方式,在建机制、强功能、增实效上下功夫,更好凝聚智慧力量。深化和创新宣传思想工作,统筹推进科技界思想政治建设。紧紧围绕中央关于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弘扬爱国奋斗、砥砺创新建功系列活动。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继续实施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和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为内核的中国科学家精神。推动中国科学家精神走进广东、走进港澳,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凝聚强大精神动力。深入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围绕团结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进一步创新争先,深入开展人才举荐和奖励表彰,推荐(提名)2019年两院院士候选人,评颁首届全国杰出工程师奖、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等系列奖项。组织“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活动,选树一批科技劳模、科技楷模,进一步凝聚思想共识,增强广大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打造科协组织“亮”品牌。

二、夯实基层基础,全面提升科协系统组织力

突出“服务发展年”工作主题,以国际化、协同化、信息化“三化”联动为支撑,推动智库、学术、科普“三轮”驱动资源下沉,完善基层科协平台对接机制,带动科协系统组织力全面提升。启动实施《面向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中国科协规划纲要》,科学制定时间表、路线图,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为起点,精心组织、突出重点,引导科技工作者推进自主创新,突破“卡脖子”的关键科技问题,汇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磅礴力量。突出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形成“三轮”驱动融合发展、精准落地工作格局。

以战略前瞻和方向引领为目标,强化体系设计,发挥学会优势,围绕数字经济、农业现代化等重点领域,加强与高校、中科院、工程院等战略合作,发挥战略智库功能。加强省会合作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突出京沪科创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东北振兴等重点,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举办中国科技峰会等系列高端前沿学术论坛、国际青年科学家论坛等世界品牌国际会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举办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普场馆发展国际研讨会和国际科技馆能力建设培训班,推动中国流动科技馆俄罗斯国际巡展等。在黑龙江举办第21届中国科协年会,进一步推动平台和品牌升级,全方位助力东北振兴。扎实开展青年人才托举工作,推动全国学会加强青年工作专委会、青年科技人才库建设,提升科协组织对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组织力。深入推动技术经济融合,做强绿色开源共享平台,建设产业协同创新共同体、产学联合体,推动增长动力转换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总结《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实施情况,启动编制《面向2035年全民科学素质规划纲要》,打造全域科普工作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强化精准、权威的科普资源建设,促进科普服务均衡发展、普惠发展、高质量发展。继续实施科普品牌工程,以“科普中国”品牌为引领,推动科普信息化工程迭代升级。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农村部共同实施乡村振兴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联合有关部委组织开展2019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办好2019中国科幻大会。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入推动科技助力精准扶贫和定点扶贫。坚持把基层科协工作融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大局之中,以健全组织体系、提升组织力为着力点,持续推进“3+1”试点,完善面向基层的科技类社会化公共服务机制。深入实施“智慧科协”工程,促进科协流程再造、组织重构、格局重塑,全面推进党建、智库、学术、科普、政务信息化建设,开发应用场景,扩大对外延展,“键对键”与“面对面”相结合,提高网上工作本领。坚持满足新时代多样化需求,努力为科技工作者办成一批实事好事。

三、营造创新生态,统筹推进一流学会和一流期刊建设

全面实施《关于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见》,统筹推进一流期刊和一流学会发展。开展学会和期刊发展战略研究,全面审视国际期刊发展大势,厘清影响我国科技期刊健康成长、跨越发展的关键要素,坚持完善机制、强化协同,针对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深入研究破解之道、创新之策、破局之举。要发扬拼搏奋斗精神,紧盯关键问题、重点单位不放松,协调推进期刊出版机构改革、科技评价机制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价改革,强化编辑部建设,稳扎稳打、务求实效。转变思想观念,克服惯性惰性,探求学会组织国际化开拓、集团化发展的机制与路径,制定实施精耕细作的推进流程。研究把握学会工作规律,强化学会监督管理和规范化建设。推动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会与期刊协同发展。科学编制重点建设期刊目录,做精做强一批基础和传统优势领域期刊。实施期刊发展重大专项,支持国内优秀中英文期刊高水平建设、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界自律和规范管理,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良好生态。与北大、清华等重点高校合作加强科学文化研究和科技治理体系建设,打造开放平台,促进科技与社会融合发展,完善科技治理体系,传承发展、创造传播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引导学会积极参与工程教育认证、产业标准制定等工作,加强对学会联合体的指导。

四、扩大开放合作,拓展民间科技人文交流新空间

坚持以全球视野推动科技创新,制定实施国际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构建新时代开放发展新格局,以高水平合作促进高质量发展,以民间科技交流助力塑造新型国际关系。持续实施科技外交助力工程,着力构筑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民间科技人文交流平台,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环境,建立开放、透明、包容、高效的合作机制,完善吸引、留住和保护高端人才的措施。举办中外科技社团发展论坛,搭建中外科技社团交流合作、共谋发展的平台。进一步巩固、运用好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成果,持续推动建立公众科学素质国际组织、机制和合作平台。加强与欧洲国家科技界高层互动,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继续实施中瑞科学家交流计划,构建战略互信通道。大力营造开放创新环境,为科技工作者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铺路架桥。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为重点,全面推进内地同港澳台合作。举办科技峰会、科技成果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等系列品牌活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

五、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走深走实

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抓好党建强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支部延伸,服务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建设。把践行“两个维护”作为首要政治责任,持续深入加强机关和学会党的政治建设,狠抓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督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良好政治生态。改进选人用人机制,建立有效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鲜明树立重实干重实绩、务实戒虚的用人导向。适应新时代要求强化干部培训,加强组织文化建设。深入开展党组巡视,充分发挥巡视利剑作用。驰而不息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地生根。

各位委员、同志们!

宏图引领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在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各级科协组织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守正创新、服务发展。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勇做新时代的追梦人,跑好创新建功的接力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来源:中国水电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