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10期(总第178期)
发布时间:2021-12-09      来源:学会秘书处     作者:       分享到:

陕西水电学会承办碳达峰、碳中和—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

 

日前,碳达峰、碳中和—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中国电建西北院报告厅召开。作为2021年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学术金秋”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陕西省科协科普专项资金资助的高端学术交流项目,研讨会由陕西省科协主办,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水能风能研究中心西北分中心承办,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西北水电》编辑部等协办。来自清洁能源行业的发电集团、勘察设计单位、施工企业、装备制造商、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20多家单位的210名领导、专家、学者和代表通过线上或线下出席会议。

开幕式及上午的研讨环节由陕西水电学会理事长马海晨主持。中国电建西北院副总经理肖斌致欢迎辞;陕西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延潮,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刘齐分别作讲话。

肖斌介绍了西北院71年的发展历程以及在科技创新和新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的业绩,表示西北院始终坚持“科技引领,创新发展”的理念,继续致力于服务国家“双碳”目标,促进陕西清洁能源发展,西北院愿与社会同行携手并进,为实现“双碳”目标与陕西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延潮指出,省科协不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本次研讨会是进一步加强“双碳”知识学习,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搭建交流平台,未来双碳目标的实现需要新思路、新途径,希望以此为契机,广聚学术资源,开阔视野,激励创新。他对西北院、陕西水电学会近年来在能源电力转型、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开展的研究探索和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科协将继续充分发挥联系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协智慧和力量。

刘齐对省科协、陕西水电学会、中国电建西北院以及与会各方长期以来对陕西能源的发展和省能源局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对国家有关“双碳”目标的重要讲话及文件精神进行了解读,对陕西实现“双碳”目标所做的工作进行了介绍,对省可再生能源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重点介绍和分析,为陕西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他希望通过本次大会,共商陕西能源发展大计,为推动陕西省能源产业特别是清洁能源发展做出贡献,为“双碳”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管晓宏以“零碳智慧能源系统与能源革命”为题作专题报告,详细介绍可再生能源利用面临的主要挑战,并从能源构成和系统结构变革方面,介绍了氢能制备和氢储运新技术,以及氢能产业链发展的构想。中国科学院院士、原北京大学副校长、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以“双碳目标与海上风电发展展望”为题进行录播专题报告,围绕双碳目标加速能源变革、海上风电发展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海上风电工业化软件发展探索进行分享。

来自国内清洁能源行业知名高校、科研机构、优势企业的9位专家学者围绕着“双碳”目标背景下的能源转型问题、清洁能源发展路径、水电角色重塑、电力系统转型、碳捕捉与利用、碳中和路径、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能源系统变革、光热发电的作用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研讨,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案。

中国电建西北院总工程师、陕西水电学会理事周恒以及西北院新能源工程院分别以《助力双碳目标 清洁能源发展路径探讨》、《太阳能热发电关键技术及其在“碳中和”目标下的作用》为题进行报告,充分展示西北院在清洁能源规划与开发利用方面所作的工作以及最新创新成果。周恒主要围绕双碳目标背景下,针对西北地区清洁能源发展现状,重点介绍陕西清洁能源资源状况及抽水蓄能电站选点规划情况,并提出陕西清洁能源发展实施路径、建议,表示西北院愿为陕西乃至全国清洁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下午的研讨由西安理工大学副校长、陕西水电学会常务理事李占斌教授主持,并进行会议小结。

此次研讨会集聚能源行业特别是清洁能源领域的新智慧,学会为能源行业可持续发展搭建了技术交流的桥梁和平台,专家学者们共同探索适合陕西乃至全国清洁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对进一步深化能源产业与科技融合,推动陕西乃至全国清洁能源发展,助力“双碳”目标下的能源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会后,陕西水电学会和中国电建西北院联合向陕西省科协报送了《对陕西省清洁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书》。

(来源: 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

 

2021陕西省“一带一路”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

 

    12月3日,以“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为主题的2021陕西省“一带一路”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论坛在西北工业大学翱翔国际会议中心隆重举办。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省科协党组副书记丁德科,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陈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郭烈锦出席此次论坛。

    李肇娥强调,科学素质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国家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基础。当前陕西正处于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我省公民科学素质全面提升,助推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李肇娥要求,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联盟和全省各级科协组织,要紧密围绕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加强科普研究和创作,推进科普供给侧改革,开展好各种科普活动,针对青少年、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类人群,实施五大工程,搭建大联合大协作的平台,推进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构建社会化的科普工作体系,大力推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陈建有指出,举办“一带一路”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论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西工大在省科协支持下公众科学素质方面取得的重要成绩,今后将继续依托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等各类科普平台和研究机构,充分发挥学校相关学科优势,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郭烈锦以“我国发展战略的变化与双碳目标及能源转型”为题作专家报告,就公众科学素质普及教育与我国发展战略的变化,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与艰巨任务以及我国面临的能源形势与能源科技发展的未来作专题研讨。

    陕西省科协党组副书记丁德科以“一带一路”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趋向与举措为题作专家报告,他指出,公众科学素质发展,是“一带一路”建设的“联通之基”,是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基础之举。促进公众科学素质发展,应坚持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同等重要,学习借鉴世界一流航空航天技术产业基地产学研普紧密结合经验,重视青少年科学文化教育,重视开展航空航天科学教育活动。

    洪堡学者、第十一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刘建妮教授以“生命壮丽始于共祖,文明灿烂出于同源”为题作专家报告,她指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发挥重要作用,并从生命起源的角度谈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推动科技成果的普及,加强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探讨如何提升公民科学素养,科技工作者如何推动科技成果的普及,加强文明交流和文明互鉴,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陕西省公众科学素质发展联盟理事单位专家学者30余人共同围绕全球疫情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提升公众科学素质、促进绿色低碳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重要议题分享科技助力绿色发展的成果、经验与对策方案,在推动公众科学素质提升、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加深交流合作、增进经验共享、凝聚绿色共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省科协有关部门、相关直属单位负责同志参加此次论坛。

(来源: 陕西省科协)

 

2021年秦创原•沣东杯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结束

 

12月3日,2021年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圆满落幕,中国工程院院士、陕西省科协主席、西安交通大学教授蒋庄德,中国科学院院士、空军军医大学教授窦科峰,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陕西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西咸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姜建春,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高岭,陕西省科协副主席吕建军,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沣东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柳政,各市区科协、科技局、商务局、开发区及秦创原飞地、高校科协、企业科协的领导和相关负责同志,58家创投机构的代表等出席活动。

此次决赛主题为“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 服务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大赛旨在推动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加快“卡脖子”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成果转化,促进“双链”融合,锻炼、打造科技经纪人、“科学家+工程师”和“新双创”等3支队伍,赛事理念与陕西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理念高度契合。

受疫情影响,决赛阶段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分组进行,11月25日至26日,大赛举行了决赛路演答辩,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材料与工程、新能源及节能环保、农业科技6个领域的决赛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详细介绍了项目的技术原理、应用前景等,现场专家评审从项目创新价值和竞争优势、市场前景、商业模式、发展规划与财务风险、团队组成5个方面综合评审。大赛决赛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副校长张卫红主持决赛评审,最终评审委员会评选出一等奖30名,二等奖90名,三等奖158名。大赛为科研与市场搭建了平台,让更多科研成果走出实验室,与社会需求及企业发展紧密结合。

陕西省科协党组书记李豫琦表示,此项赛事既是广大科技工作者比学赶超、切磋技艺的盛会,也是科技界和产业界协同创新、共谋发展的盛会。秦创原已成为陕西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源头和总平台,陕西省科协将持续为服务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和秦创原建设,推动陕西省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西咸新区党工委委员、沣东新城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柳政表示,秦创原为沣东新城科技创新创业发展提供了极好的机遇,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能借“秦创原立体联动孵化器总基地”的东风,形成“创新活力燎原”之势,不断推动陕西实现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决赛现场,6个优秀项目进行公开路演,飞机机轮更换智能化无人作业机器人系统等40个项目分别与沣东新城科统办、创投机构签约,陕西燃气集团等政企代表举行落地签约仪式。

与往年相比,本次参赛科技工作者层次更高、项目质量更高、覆盖领域更广。众多高校领军人才、科研院所首席科学家、大型企业科技带头人参加。750多项参赛项目中,大多拥有核心技术,有些项目的技术专利正在冲击国际标准。大赛覆盖了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及节能环保等产业领域,既强化关键技术攻关,又面向传统产业升级,大都具有成熟的市场应用前景。在大赛的引导下,未来将有更多的优秀项目涌现,为全省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能。

陕西省科协常务副主席李肇娥在大赛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赛紧紧围绕科技经济融合这一主题,链接科研与市场,推动众多科技成果走出高校、走出院所,走向市场、走向企业,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协同互动,努力将陕西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和产业发展的优势。”

6年来,陕西省科技工作者创新创业大赛累计评出获奖项目770余个,众多项目通过产业园区、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投资机构成功孵化落地,获奖项目的总体转化率达40%以上,产业化率达到17%。大赛已成为全省广大科技人员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品牌。

大赛由省科协、省发改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工信厅、省人社厅、省国资委、省知识产权局、沣东新城管委会主办,2021年4月下旬启动报名以来,汇集了省内外近300家高校、企业、科研院所、孵化器及科技组织推荐的750余个高水平科技项目,经过预赛、复赛等环节,最终294个项目进入决赛。

(来源: 陕西省科协)

 

我国首台7兆瓦国产化海上风机完成吊装

 

中国电力新闻网讯 12月4日,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牵头研制的国内首台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7兆瓦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在江苏启东海上风电项目成功吊装。至此,华能已牵头完成增速型与直驱型两种海上风电主流机型研制工作,标志着我国已全面掌握大容量海上风电机组关键部件研发与制造的核心技术,极大提升了我国海上风电全产业链自主、安全、可控能力,对调整我国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吊装的海上风机为华能-东气DEW-D7000-186型永磁直驱海上风力发电机组,由华能江苏公司、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牵头,联合东方电气等多家单位共同研制,突破了多项“卡脖子”关键技术,首次在大功率海上直驱机组使用国产化主轴承、91米级国产碳纤维叶片、国产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变流器国产绝缘栅双极晶体管(IGBT)等一系列核心关键部件,并应用华能自主研发的主控系统、机组-塔架-基础整体化设计、数字智能感知检测系统等技术。机组一级部件国产化率达100%,整机国产化率达96.2%,居国内同类机组最高水平,具备安全可靠性高、发电效率高、单位工程造价低、运维成本低等特点。

该项目位于长江口,海工条件十分恶劣复杂,江苏公司克服寒潮频发、冬季施工窗口期短、海上风电抢装及疫情防控等诸多困难,圆满完成此次吊装任务。江苏公司董事长曹庆伟表示,下一步,江苏公司将继续联合华能清能院、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做好7兆瓦国产化海上风机并网及相关试验、运行数据分析工作,尽快实现机组投运,为国产化海上风机安全稳定运行及大规模推广应用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我国早日建成海上风电强国。

华能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董事长李卫东表示,华能清能院拥有一支富有创新精神的国产化风机科研攻关团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研发项目。创新团队在完成国产化5兆瓦增速型和7兆瓦直驱型海上风机研制任务后,现又投入国产化15兆瓦级海上风机和漂浮式海上风机技术攻关中。华能清能院将继续推进国产化海上风电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

(来源: 中国电力新闻网)

 

秦岭小水电整治还有太多遗留问题亟待解决!

前言

2021年11月11日陕西省政府新闻办举办新闻发布会称:“秦岭区域应整治的438个小水电全部完成整治任务。”此消息在陕西省乃至全国小水电行业业内引起了巨大争议。为何会出现争议,笔者实地走访了陕西省秦岭区域一些小水电业主,并联系国内能源领域权威专家形成此文。本文以法律为准绳,讲述事实,参考专家建议,旨在实事求是,建议相关部门尊重科学,摒弃偏见,让小水电整治回归科学和理性,并尊重企业合法权益,依法依规解决遗留问题。

整治任务根本没有完成

陕西省秦岭办自2020年开始主导秦岭地区小水电整治,连续发文强调依法依规并参考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整治实践进行秦岭地区小水电整治。2020年5月18日水利部发布了《长江经济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验收销号工作指导意见》,指导意见中明确了小水电整改验收销号的实施具体细则,并附带小水电清理整改验收表,验收表中第一栏为自查情况,需要电站业主签章。然而,在陕西省公布的一系列文件中,并未公开秦岭区域小水电验收销号实施的具体实施办法。目前亟待解决的遗留问题主要有:

1、补偿没有着落,社会矛盾依然存在

秦岭区域汉中洋县周家坎水电站业主告诉笔者:“周家坎水电站在业主不知情、没有拆除协议,没有对我们提出的'违法违规'异议进行答复的情况下,就被洋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直至今天,没有任何人、任何单位对我们提出的异议进行合理的答复。”陕西省秦岭委关于小水电整治的所有文件中,都强调依法依规、尊重企业合法利益。然而笔者了解到,除了西安市为数不多的几个业主得到了少部分补偿外,秦岭区域其他地区几乎所有被拆除的小水电业主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补偿,企业的合法权益根本没有得到尊重。2021年10月14日,秦岭地区30多家小水电业主集中到省政府上访,提出行政复议请求撤销对其电站的“违法违规”认定,按照事先约定尽快补偿。然而2021年11月8日前后,广大业主得到的答复却是中止行政复议,广大业主提出的问题仍被继续搁置,无人解决。

2、拆电站保留大坝,安全问题凸显

2017年1月19日水利部发行的《水库大坝安全评价导则》(SL258-2017)及其相关监测规范是目前水利行业评价大坝安全的唯一标准。在秦岭小水电整治中,有38座是拆除电站、保留大坝。这些电站几乎都是集流域防洪、城市灌溉为一体的综合性水利工程。电站被拆除后,几乎都会出现大坝安保电源缺失、维保资金缺口、管理缺失、消能措施缺失、流域防洪安全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如果没有科学的工程干预,对标行业规范,这些大坝是典型的“三类坝”甚至是危坝。对于电站拆除后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相关部门又是如何应对的?对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认为:“只有水库大坝安全鉴定机构,按照相关程序和规范进行评价,才能得出鉴定结论。如果继续无视行业规范颠倒管理秩序,将水库大坝不可缺失的水电站,未经评估鉴定就“一拆了之”,将会给行业管理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3、电站拆除后,严重威胁流域防洪安全

考虑到旬河电站的防洪功能,安康市政府、陕西省水务集团曾多次请求保留旬河4座防洪电站,甚至提出在汛期后拆除,均未获得陕西省秦岭办批准。电站拆除后,2021年8月下旬至10月上旬,旬阳市多次发生洪灾。洪水多次淹没旬河跨河大桥,翻过旬阳市城区旬河河堤,进入市区,旬阳市多次转移群众。

据官方反映,9.28洪灾为十年一遇特大洪灾。查询防洪标准,旬阳市城区旬河河堤为防护等级为Ⅲ级,防洪标准重现期为50-100年,十年一遇的洪水为何会翻过50-100年设防标准的河堤?旬阳市拆除的4个防洪电站均位于旬阳市城区上游,电站拆除后,上游水库不能依靠机组提前腾库,水库失去了机组滞洪库容。降低甚至丧失了滞洪和削减洪峰的能力。按照2小时的机组调节库容的滞洪时间计算,电站拆除后,旬阳市城区旬河的洪峰流量增加2000m3/s,9.28洪灾旬阳旬河洪峰流量为3950m3/s,相当于洪峰流量增加50%以上。因此,上游电站拆除后旬阳市的洪灾频率和灾害严重程度都提高了50%以上。

秦岭地区商洛市金钱河、汉中椒溪河等流域也存在同样流域防洪安全风险。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说:“水库是有效解决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调控洪水的唯一途径。水库、引水系统、发电厂房等部分组成水电站系统工程,系统功能通过每个组成部分互相作用才能实现。单独保留大坝拆除水电站的做法既反科学,又反常识。”

4、职工没有稳妥安置,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秦岭地区某水电站站长告诉笔者:“拆电站之前我就被地方政府劝离。因为安置问题企业迟迟不给解决,我就留在电站。然后小水电整治专班工作人员告诉我,如果我不离开电站,我家的公职人员将被勒令待岗停薪。无奈,我只有选择离开。电站拆除后,企业不知去向,小水电专班工作人员也不见踪影。人社局给我的答复是“等”,等到什么时候也没个准信。”水电行业工矿企业安置办法、行政许可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规定,对企业职工安置的时间、安置以后生活标准等,都有明确的规定。本次秦岭地区退出小水电总共382座,待岗或失业职工逾4000人,4000个职工就是4000个家庭,如果职工安置的问题迟迟不解决,将会造成近万人陷入深度贫困,生活来源无法保障。为维护社会稳定,职工安置也应该作为小水电验收销号的一项内容。

水利科研单位反科学

陕西省秦岭办聘请中国水科院作为技术评估单位,出台《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指标与标准》(以下简称“指标与标准”),对标进行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指标与标准”历经两次公开征求意见,于2021年6月正式发文实施。在公开征求意见阶段,陕西省水利厅、秦岭五市、业内专家就对“指标与标准”提出了反对意见。这些反对意见在陕西省秦岭办看来,却是相关部门“护短”。陕西省秦岭办副主任闫伟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水利厅作为小水电的主管部门,牵扯到大量的部门利益,整治推不下去,导致中间耽误了一些时间,没能达到省委省政府的要求。”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亦楠说:“'指标与标准'设计中,很多条款存在“下位法否定上位法”的错误。”秦岭区域拆除的382座小水电中,300多座被定为“违法违规”。这些被定为“违法违规”的电站中,有已经达到水利部安全生产标准化和绿色认证的,也有获得增效扩容、农村电气化县、扶贫小水电、以电代燃、国际GEF等专项资金补助的,当时得到这些认证和专项资金补助,都是以“合法合规”审查作为前提条件的,怎么现在却一下子变成了“违法违规”?在“违法违规”的认定中,还有一些电站是因为没有土地预审被定为违法。有业主说:“我们电站的建设用地是通过地方政府招拍挂的形式取得的,土地预审我们也进行了补办,最终仍然被认定为违法。”

周家坎水电站业主为汉中市清洋水电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于2007年,由马来西亚得利集团公司全额出资在汉中市注册成立。对照2021年6月10日陕西省秦岭办印发的《陕西省秦岭区域小水电站工程整治评估指标与标准》,周家坎水电站本不在“被拆除”之列,且周家坎水电站日常管理运维都是按照行业规范及政府主管部门最高标准要求,评估分值达到了97分,属于整改类。但是,在2021年6月18日汉中市秦岭区域小水电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印发的《汉中市秦岭区域小水电分类整治清单》(征求意见稿)中,周家坎水电站却被列为“违法违规拆除类”,理由是“未按审批(核准、备案)的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和建设内容进行建设(装机容量4800到10000,批小建大,未依法进行变更手续)。”我公司将合法的装机容量变更批文,经洋县政府逐级向上转报。在没有得到上级部门对补正材料进行答复的情况下,2021年7月21日,周家坎水电站就被洋县人民政府强制拆除。周家坎水电站业主告诉笔者:“周家坎水电站是水利部认证的绿色小水电。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恢复电站,摘掉违法违规的'黑帽'恢复绿色小水电的'绿帽'。”

专家意见与建议

2021年10月27日由水利部与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共同发起的第九届今日水电论坛,汇集了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一致高度评价“水电对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水利部副部长田学斌在今日水电论坛上强调:“中国政府务实开展'一带一路',着力加强绿色能源领域的产能合作,积极参与小水电领域的多双边国际合作。水电发展涉及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推动水电可持续发展需要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王亦楠在今日水电论坛上指出:“中国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小水电的作用不可或缺,因为小水电承载着三个重要作用,即减贫、减碳、减灾。当前,全国部分地区小水电“一刀切拆除”,已经暴露出明显的安全隐患和社会稳定问题,迫切需要解决过度整治带来的遗留问题,并尽快解决制约小水电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让小水电行业走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中国水力发电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说:“我国的能源转型离不开小水电,科学有序的发展小水电,是实现'3060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部分地区对小水电的“一刀切拆除”,已经严重损害了我国的国际形象。应该摒弃以往错误的做法,已经拆除的小水电应该尽可能的恢复起来。”

(来源:中国水电学会)

《西北水电》期刊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近日,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知网相继发布《2021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西北水电》期刊影响力指数和排位均有显著提升。根据2021年期刊影响因子年报,《西北水电》期刊核心期刊影响力指数CI值为91.76,较去年增长193%;期刊影响因子0.429,较去年增长12%。在TV水利工程期刊中综合排名第35,较去年提升20位,影响力指数从水利工程类Q3区提升至Q2区,领先于兄弟院主办的有关刊物。

同时,期刊继续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以及CNKI中国期刊全文、维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等重要数据库收录。

为提升刊物质量,丰富技术内涵,准确把握行业技术发展脉搏,在西北院主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期刊编辑部采取多项举措:一是首次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祖煜、陈十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建民、邓铭江等水利与新能源行业领域知名院士、外部专家进入期刊编委会,扩大编委范围,充分发挥编委在稿件推优、校审以及宣传等方面的引领和指导作用,扩大和提升期刊行业影响力;二是严把稿件初审关,从文章摘要、前言、结论、结语以及参考文献等方面严把来稿初审质量关,规范期刊行文要求、关注文章逻辑结构,提升文章周转率;三是主动“走出去”,聚焦行业最新研究动态,先后向中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河海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高校进行定向约稿,重点关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撑稿件,不断丰富稿源;四是充分挖掘公司内部创新资源与潜力,鼓励在站博士后、西北院副总工结合自身研究与专业方向积极撰写论文,成功刊载西北院院庆专栏文章,刊载反映西北院技术发展综述、技术创新动态和关键技术方面的高质量文章,扩大西北院行业技术影响力,提升刊物质量;五是关注重点工程、重大科技成果,分别以大石峡水利枢纽工程、青海共和熔盐塔式光热发电工程、BIM工程技术为特色,以专栏形式,组织集团相关成员企业、高校科研院等单位约稿,不断丰富期刊栏目,推介行业重点、难点工程关键技术创新成果,扩大《西北水电》期刊美誉度和行业影响力。

《西北水电》期刊编辑部将进一步提高期刊的学术和出版质量,为期刊的行业影响力扩大、期刊升级以及可持续不断努力。欢迎广大科研及生产技术人员踊跃投稿!

 (来源: 西北院《西北水电》期刊编辑部)

 

陕投集团召开秦创原平台建设专题会

 

11月25日下午,陕投集团在总部17楼会议室召开系统内第三次秦创原平台建设专题会,传达学习11月2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的西咸一体化及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座谈会和11月25日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平台公司建设等重点工作。陕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小宁出席会议并讲话,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赵军主持。

袁小宁指出,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服务秦创原生态建设的市场化运营主体,10月7日召开了公司创立大会,10月8日完成了工商注册,11月10日在秦创原“2021创合论坛”上进行了揭牌和推介,标志着平台公司跨入了市场化运营。围绕秦创原建设的全周期基金服务体系已基本形成,秦创原商标注册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在进行实质性审查,LOGO方案已经确定,数据中台各业务模块逐步上线运营,前期重点布局的光子、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的调研及项目实施加快推进。目前平台公司的工作重点已经进入抓项目落地、资本支持和产业培育的新阶段。

袁小宁要求,要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刘国中书记讲话要求,进一步理清总窗口和总平台的关系,系统梳理秦创原配套支持政策,与西咸新区积极对接,为省上下一步对平台公司的授权做好衔接与承接;要对平台公司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提炼,进一步完善平台公司的运营服务体系,制定优化提升方案;要与省科技厅等政府部门及省内各地市、开发区、高校、科研院所深入对接,将相关科创资源及数据导入平台公司,丰富秦创原平台公司项目库,形成阶段性成果;要加快商标徽标授权使用管理办法,抓紧线上平台建设,加快基金项目投资和秦创原金融中心的装修入住等系列工作。集团系统各单位、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做好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不断转变工作方式和作风,全力支持、全力配合、全面融入,尤其是集团科创资源、战略新兴产业、金融企业要主动作为,全方位融入和服务秦创原平台建设,形成上下协同、齐抓共管的强大工作合力,用实实在在的业绩和工作成效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厚爱。

集团公司董事谢辉、徐朝晖,总部相关部门、下属各相关单位负责人以及秦创原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有关人员等近50人参会。

 (来源:陕西省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理工大学与国家电投集团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共建“黄河光伏发电与生态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日前,由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电投集团光伏产业创新中心联合发起成立的“黄河光伏发电与生态研究中心”揭牌仪式在青海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本部举行。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云贺,黄河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谢小平,陕西省能源局副局长刘齐,西安理工大学教授周孝德出席仪式并共同为研究中心揭牌。国电投光伏产业创新中心副总经理王涛主持揭牌仪式。

刘云贺代表学校对研究中心的成立表示祝贺。他指出,研究中心的成立体现了双方在国家清洁能源战略中的共同志向,展现了双方在清洁能源技术开发和西北旱区生态环境研究领域的显著优势特色,打造了校企合作的新典范。西安理工大学将一如既往地在研发能力、研究平台、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争取早日将研究中心打造成为光伏生态研究领域的创新高地,为青海乃至全国的科技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谢小平表示,研究中心的揭牌运行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黄河公司重要指示精神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也是落实国家电投集团“2035一流战略”和青海省委“一优两高”战略部署的切实举措,标志着双方在光伏生态领域合作取得了新成效,创新发展迈进了新阶段,研究平台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下一步,研究中心将重点开展面向“碳中和”的大型光伏电站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实现光伏减排和生态增汇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技术支撑,助力国家碳中和战略。

刘齐表示,黄河公司作为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在国家清洁能源体系中承担着重要职责,西安理工大学拥有以西北旱区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为特色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希望双方发挥各自优势,建立更加深入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陕西省能源局将全力支持,积极为双方的交流合作牵线搭桥、保驾护航,为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揭牌仪式后,周孝德介绍了前期依托青海共和光伏园区取得的系列研究成果;双方共同审议了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及运行管理办法;与会人员交流讨论了后续科研工作、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经费投入与保障等相关事宜。

国家电投黄河公司、光伏产业创新中心,陕西省能源局以及我校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人员参加了揭牌仪式。

(来源:西安理工大学)

水电三局四项目获评电建优质工程奖

 

日前,经过网站公示,电建集团公布了2021年度中国电建优质工程(产品)奖获奖项目名单,水电三局承建的西安市长安区皂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期工程)、拉萨城投2018年地产开发项目工程(11/13地块)、郓州博物馆工程、成都市环城生态区生态修复综合项目(南片区)一期工程(三标段)四个项目获评2021年度“电建优质工程奖”。此次获奖的四个项目涵盖水利工程、房建工程以及市政工程。

 (来源: 水电三局)

 

省水利厅厅长魏稳柱会见世行专家团团长马丹尼

 

日前,省水利厅厅长、省世行项目协调领导小组组长魏稳柱会见了世行专家团团长马丹尼一行,就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的初步评估意见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讨论和商定陕西省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有关事项。

魏稳柱表示,陕西是全国水土保持大省,曾在延河、佳芦河、泾河流域成功实施两期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世行贷款项目,被评为世行农业三大旗帜工程之一,树立了治理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典范,积累了世行水土保持项目实施的成熟经验。本期世行项目采用结果导向规划贷款的新型工具,从项目设计到实施管理都提出了不同以往投资贷款型项目的新要求,对陕西是一种新的尝试和挑战。陕西愿意在新时代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与世行积极合作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我省已成立省级世行项目协调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开展了大量前期工作,目前正在组织世行项目建议书编制和世行评估筹备各项工作,我们将认真听取世行专家团此次评估反馈,尽快商定陕西省世行贷款黄河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方案,全力以赴做细做实各项工作,推进世行项目尽早落地建设。

世行专家团团长马丹尼充分肯定了陕西省有关部门和铜川、咸阳2市9县区相关单位在项目建议书编制等前期工作方面取得的成效,希望各方共同努力,争取明年3月前完成项目前期工作,把陕西打造成利用世行贷款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世行专家团项目经理、高级环境专家马库斯,联合项目经理、高级水资源管理专家蒋礼平,高级环境专家刘瑾等专家组成员,省水土保持和移民工作中心主任、世行项目办主任杨稳新,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相关处室负责同志参加会见。

(来源: 省水电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