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火车去中国——水电三局参建国际互联互通典范工程中老铁路纪实
发布时间:2021-12-03      来源:水电三局     作者:李国欣 陈俊 摄影:彭永清       分享到:

“中老两国的情谊,一定会如这占芭花,四季长开!”

“佛光普照的琅勃拉邦,随时欢迎你们回来……”

在当地乡亲们依依不舍的送别声中,又一批完成使命的中国电建建设者,撤离坚守6年的中老铁路施工前线。12月的老挝暖意融融,国花占芭阵阵送香,乡亲们为中国建设者戴上亲手编织的占芭花环,并齐声吟唱老挝经典民歌《占芭花》。其中一名曾在中国留学的女孩热泪盈眶地对记者说:“12月2日是我们老挝的国庆节,老中铁路12月3日胜利开通,我想尽快订票,带着家人们坐上火车去中国,感受中华文明!”

2021年,是中老两国建交60周年,两国关系进入承前启后的关键阶段。中国已经成为老挝第一大投资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老铁路全线开通,标志着老挝正式由“陆锁国”变为“陆连国”,不仅将加快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也将造福缅甸、泰国、越南、柬埔寨等中南半岛诸国。


老挝梦想 中国担当

老挝,是中南半岛唯一的没有海岸线的国家,山地和高原占国土面积的80%,交通条件极差,外联无通道,被称为“陆锁国”。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前,老挝全境仅有老泰边境约3.5公里铁路,在世界拥有铁路的146个国家中排名倒数第四。要致富,先修路。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变“陆锁国”为“陆连国”,上升为老挝的国家战略。

“老中铁路,就是老挝人民的梦”,老挝工贸部部长、老中合作委员会主席开玛妮∙奔舍那在谈到老挝人民的梦想时这样说到。对老挝而言,中老铁路是打开老挝交通困局的最好出路,铁路不但能够联通内外,还能够带来猛增的贸易量、投资以及就业,基于以上考虑,在老挝国家“八五”规划中,中老铁路被列为国家一号重点项目。

中国水电三局第二分局副局长、中老铁路项目党工委书记、经理刘千里告诉记者,中老铁路,由中老两党两国最高领导人亲自决策和推动,不仅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变陆锁国为陆联国”战略对接的重要项目,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首条以中方为主投资建设、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联通的国际铁路,还是“一带一路”廉洁之路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中老铁路全长1000多公里,北起云南省会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老挝段又叫磨万铁路,北起中老边境口岸磨丁,向南经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老挝古都琅勃拉邦到达万象市,全长414公里。建成通车后,3小时便可从中老边境直达万象,往来乘客不再需要花16小时乘汽车。中老铁路未来还可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铁路连通,构建泛亚铁路经济文化走廊,战略意义重大。

作为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骨干力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龙头企业,“世界500强”中国电建多年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多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一大批精品工程,充分展现了良好的大国企业形象。2016年,中国电建中标中老铁路工程第四标段和第五标段,在中老铁路“硬骨头清单”中,全线控制性工程5座、重难点工程12座,中国电建管段就分别占了其中的3座和4座。面对历史使命和时代考验,中国电建由国际工程公司成立中老铁路指挥部,水电三局、十局、十四局、十五局近万名职工义无反顾,离开家乡,跨出国门,为老挝人民的梦而投身大会战。


千难万险 志向弥坚

由中国水电三局承建的磨万铁路第四标段第一分部,位于老挝琅勃拉邦省境内,全长45.56公里,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中老铁路全线最艰难、最具挑战性的一段,因为隧道占到线路总长的95.3%,长于4公里的隧道达4座;桥梁仅占线路总长的3.9%;路基仅占线路总长的0.8%;会让车站3座。普亚村一号隧道、达隆一号隧道、森村二号隧道,是管段内重点控制性工程。

“修铁路最难的就是打隧道,中老铁路也不例外”,项目总工程师刘普文说。

中国水电三局遭遇的主要困难,可以概括为“四无”“三难”“两高”“一软”。“四无”即无人、无路、无电、无通讯网络。“三难”即山高路陡、落差大,运输难;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资源匮乏,物资设备进场难;人员稀少,观念相对落后,劳动力组织难。“两高”即地质条件复杂,变化频繁,隧道占比大,施工风险高;部分地段存在匪患,非传统安全风险高。“一软”即管段地处琅勃拉邦地质缝合带,围岩极其松软。

能完成重任吗?这样的设问摆在了水电三局人面前。

达隆分部项目经理甘强天回忆到:“2016年进场后几年都没有见过霓虹灯长什么样子,只能看看照片。”水电三局管段绝大部分都处于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深处,也叫“无人区”。项目前期根本没有路,为了勘探施工线路,要携带干粮徒步深入气温高达40摄氏度的热带雨林,与猛兽、大蛇、毒虫狭路相逢是常有的事。“我们不敢在草丛站立超过5分钟,不然就全身黑蚂蚁;不敢在水里站立超过10分钟,不然就满腿蚂蟥……有时候一天下来,很难返回营地,沿途都是大大小小的沟梁、河道,要是下雨了,爬坡都是需要拴上绳子一个个爬上去,河过不去就当场砍两棵树当桥。”儿子出生时,甘强天匆匆见了一面就返回中老铁路工地。等回国第二次相见时,儿子已经3岁多了。

项目副经理王建军描述说:“老挝的雨季,像孩子的脸,阴晴不定,每年从5月持续到10月,时间长、频率高、降水多,降水量达2000多毫米“,这给便道施工、料场生产以及设备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考验。倔强的王建军,硬是带领技术员和作业队穿山渡水、披荆斩棘、排除地雷,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于无人区开辟出一条总长约160公里的施工便道,为工程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为确保重点控制性工程森村二号隧道如期贯通,一年多没回家的“铁路大管家”陈玉梅带领森村分部等仅有的四五名女职工昼夜“扑”在工地,撑起了无人区的“半边天”,确保了辖区内12个工点500多人的生产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

像这样的事例、这样的人,在中老铁路数不胜数。

“如果仅仅是为了挣钱,我们可能也早就坚持不住了。但我们最终坚持下来,是这条铁路建设传达给我们一种责任感、使命感。我们清楚,中老铁路是能够对老挝、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的,这才是原因所在”,刘千里告诉记者。


精工良建 电建品质

岂不苦也?实不屈也。向来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中国电建,让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在中老铁路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针对施工便道的重点部位,中国水电三局果断进行了混凝土硬化,来保障这条材料运输生命线。针对电力资源匮乏的问题,积极与业主、设计院沟通对接,最终在鸠格江村自己建设了一座115千伏变22千伏的变电站,变电站建成以后,无人区所有施工用电需求得到了供给。针对国际项目特点,中国水电三局深刻分析制约物资材料设备的通关运输因素,组建国内保障组,同时,多次召开总结协调会,与中国电建指挥部和老中铁路公司一道,逐步形成一套流畅的通报关流程,保障了项目物资材料需求。

中国水电三局党委书记、董事长张育林多次在中老铁路建设现场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贯彻落实集团战略部署,加大对于施工安全、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标准化的全面落实,营造良好和谐的文明建设环境,给老挝和国际留下良好的品牌形象。”

面对地质条件复杂、隧道多、施工风险高等诸多恶劣问题,中国水电三局始终坚持“科技兴企”“精品强企”理念,严格落实机械化、工厂化、信息化、专业化管理要求,细化流程标准,狠抓工序管理,强化现场安全质量管控,广泛使用隧道施工成套工装、大力开展科技攻关、积极推广“四新”技术应用,采用“短进尺、弱爆破、强支护、勤量测、快封闭”的方法;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精益管理和方案优化,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施工活动,推行绿色施工,在节地、节能、节材、节水、降噪防尘、环境保护、推动绿色施工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实现了“四节一环保”目标,确保了项目安全、绿色、优质推进。

2018年,水电三局中老铁路项目营地获评中国海外工程优秀营地;2019年12月,中老铁路全线最长隧道森村二号隧道提前7个月贯通,期间创下月掘进245.8米的全线最高进度。2020年2月10日,中老铁路项目沙嫩山一号隧道顺利贯通;2月22日,重难点控制性高风险隧道达隆一号隧道安全顺利贯通;3月28日,达隆二号隧道实现顺利贯通;4月22日,相嫩四号隧道顺利贯通;5月1日,中老铁路普亚村一号隧道提前83天顺利贯通;6月6日,中老铁路项目沙嫩山二号隧道顺利贯通……

中老铁路开工至今,中国水电三局已获得国家级二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6项、省级二等奖13项、省级三等奖13项。《BIM技术在中老铁路沙拉巴土三线大桥项目中的应用》课题,荣获2020第三届“优路杯”全国BIM技术大赛银奖。混凝土预制构件场、沙拉巴土三线大桥荣获老中铁路有限公司2019年“标准化工地”;普亚村一号隧道、森村二号隧道、沙拉巴土车站三线大桥荣获“云南省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


山水相连 心手相牵

6年不离不弃,6年相望相助,中老铁路建设过程中,两国人民结下了更加深厚的情谊。铁路连接两国多地,无论是参与建设运营的人们,还是在沿线生活的群众,都能从中感受到了变化与机遇。

2016年中国水电三局建设者刚进场的时候,项目营地附近的达隆村还没通电,用的都是煤油灯。中国建设者在修施工便道的同时,主动帮村民们开了一条又宽又平的路,并且拉了网线、通了电,还聘请村民做司机、帮厨、电焊工等。短短几年间,村民们已经凭在中老铁路项目挣到的工资用上了洗衣机、拖拉机、摩托车等现代化产品。

2017年,中国水电三局联合老挝琅勃拉邦省劳动厅、社会福利厅,开办老挝工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免费为学员提供良好住房,进行集中培训,主要有钢筋工、电工、电焊工、混凝土工、木工等关键工种,累计培训150人,打造了一支优秀的技术队伍。毕业后的老挝籍学员被安排到相应岗位上,这不仅促进中老两国友好合作,也提高了老挝人民技术水平和生活水平。中国驻琅勃拉邦总领馆以书面表扬道:“电建人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优良传统和中国大型国企过硬的政治素质以及超强的施工能力。贵公司开办首家免费老挝工人专业技能培训学校,在中老铁路6个标段中模范带头作用,为中老两国人民携手打造中老友谊的桥梁和纽带做出了不懈努力。”

2018年8月26日,老挝国家交通“大动脉”13号公路琅勃拉邦段发生山体滑坡,交通中断,千余辆汽车受堵,威胁着老挝当地民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正在附近施工的中国水电三局获悉后,第一时间制定应急抢通方案,主动抽调机械和抢险人员赶往塌方现场。经过近3小时紧急抢救,道路成功恢复通行。获救的欧美旅游团纷纷发出“China”、“Chinese”、“Very good”等赞叹声,向抢险人员竖起大拇指。

原先,项目附近一个学校整体建在路边陡坡的平台上,都是泥土地,环境非常差,经常因下雨印发泥石流。经过与当地政府进行沟通,项目负责将学校道路、整个校园全部进行了硬化,在陡坡侧做了防护栏。当地村民自发在学校路边竖了牌子“中国水电三局援建老挝学校”。“之后我们每次路过都会觉得格外亲切,村民们也会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甘强天说欣慰地笑到。

水电三局项目营地建设前,方圆几十公里内只有一个简陋的小诊所且医术极其落后,很多在中国不足为虑的轻症,对当地村民来说却很可能是绝症。一到雨季滑坡路断,患病村民就只能听天由命。中老铁路开工后,项目医务室的陈炳武和医疗队员们,每月主动辗转几十里山路,深入村落,为村民们进行义诊,并苦口婆心地宣传防治知识、发放药品,提示村民搞好门前、屋后卫生,5年来陈炳武医疗团队为周边5个村庒1000多村民提供了医疗救助,当地得病率、病死率每年都在不断锐减。100多公里外的琅勃拉邦省省里人也闻讯跑到水电三局医务室看病。只收笑脸不收钱的陈炳武团队爱心义诊的照片,挂进了老挝首都万象的高级展览馆。

究达伦村村长坎登表示,中老铁路送财富,送健康,让老挝村民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望。他说:“现在很多村民参与到中老铁路建设中,收入大大增加。中国医生来介绍医学保健知识,治好了不少病人,让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有了中老铁路,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湄公长流,初心依旧。致力于将中老铁路打造成中国铁路走出去“样板工程”的中国电建,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带一路”倡议互惠互利的宗旨。正如老挝驻华大使坎葆·恩塔万接受新华网专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这一内陆国家实现从封闭向加强区域合作的转型战略高度契合,“一带一路”倡议下的老中合作项目,是新时代两国合作的重要里程碑。随着中老铁路这把“金钥匙”将老挝“陆锁国”的“锁”打开,中国和东盟各国正共同走向更加交融的未来。